壮产业 强新村
2009-10-14 10:09:28
商品葡萄在中国原本盛产于北方干旱地区,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荻港镇庆大村村民开始了“巨峰葡萄”的引进,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敢与北方商品葡萄品牌叫板的南方优质葡萄。目前,庆大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040亩,种植户有126户。由于葡萄产业的助推,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成为我县有名的富裕村之一。庆大人种葡萄创造性运用的避雨栽培、套袋技术成为周边各地葡萄种植户学习的典范。 熟悉庆大葡萄发展内情的人都知道,庆大葡萄产业所走过的路是极其不平坦的。 庆大村最早引进“巨峰葡萄”大约在1986年,由庆大村一号组村民杜世海从外地引进。此后才逐步发展到南园组、新建组、红村组、东埂组等10多个村民组,并在庆大村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起来。据了解,当年杜世海作为第一个引进巨峰葡萄的庆大人,他只是将巨峰葡萄的剪枝嫁接到本地野生葡萄的枝条上,当年结果,且果实如同乒乓球般大,故而当地村民给这一葡萄起名为“乒乓葡萄”或“藤念葡萄”。巨峰葡萄果实比野生葡萄甜,果型大,其经济价值显而易见。随后,杜世海将自家的棉花地改种巨峰葡萄,并取得成功,亩收入达到了5000元。见到效益,庆大村以一号组为中心,在该村党组织的带领下,从2003年开始规模引种葡萄,当年种植葡萄农户发展到了30多户,面积也达到了200多亩。然而,任何新品种的引进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葡萄也不例外。据了解,在庆大村引进推广葡萄种植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面对南方高温高湿气候的困扰。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是葡萄在高温高湿气候影响下最容易感染的常见病。葡萄园患霜霉病后,还未等采果叶片全部落光;黑痘病是果子表皮、叶片和梢起黑点,患病果园平均损失可达30%至50%;炭疽病表现为果粒腐烂;白腐病整穗果像太阳果。四大病害困扰着庆大村葡萄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缺乏组织,果农各自为战,效益始终上不去;由于缺乏品牌,无法打开市场,产品没有竞争力。2004年,庆大村的葡萄产业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村两委很快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迅速成立了“庆大村葡萄专业协会”,将果农联合起来加入协会。2007年,他们抓住了一个契机,与县农业局联合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成立了庆大村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建立了农家科技书屋,40多位葡萄种植户成为建校后的第一批系统培训学员。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庆大村种植户推广了一套专门对抗葡萄病害的避雨栽培和葡萄果实套袋技术,现普及率达87%以上。由于大面积推广避雨栽培和果实套袋技术,再加上在畦面采取铺草、畦沟铺膜的办法种葡萄,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渗入,有效地避免了雨水飞溅到葡萄植株上而感染病害的几率,农药使用次数降低一半以上,成本明显降低,葡萄果品的品质得到提升,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的难题也被一一攻克。葡萄园里的病虫害明显减少了,产量也上去了。 在葡萄病虫害难题被攻克的同时,庆大村广大种植户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管理科目的培训,也明白了运作的重要性,制定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经过市场的洗礼,他们更明白了品牌和安全的重要性,注册了“繁园”牌葡萄,并在县农业科技部门的帮助下,着手建立绿色果品专业化生产基地。葡萄种植户骆俊宝激动地说:“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对我们村的葡萄发展支持很大,通过他们的培训和指导,现在葡萄专业户都掌握了每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目前,他们正帮助我们完成绿色栽培技术规范,申报绿色标志,我们庆大村葡萄将会发展成为具有品牌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农产品。”随着新型农民培训的深入开展和“五统一”模式的顺利运作,庆大村“繁园”牌葡萄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2008年,庆大村又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种植葡萄的队伍,已发展到拥有社员126户,种植面积1040亩,年产量超过2000吨。新型农民培训学员将学校学到的新农药、新肥料、新技术不断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农药残留,而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还使每户每年节约开支200多元。庆大村还专门添置了广播设备,统一指挥葡萄生产,做到全村步调一致。参加合作社的果农不仅享受到葡萄种植带来的效益,还能享受到统一采购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二次利润。
如今的庆大村,已通过引入筛选出一批适合于本地种植的优质巨峰、红提、密汁、红玫瑰、京亚等一批新品种,开展标准化栽培试验示范,使项目实施面积接近500亩,示范区亩产优质葡萄达2173公斤,辐射区亩产达1900多公斤,以每公斤4元计,亩创产值达7000元到8000多元。说起种植葡萄的成就,庆大村二号组的葡萄种植户潘和道满心欢喜。1989年,他看到村民们种植的葡萄卖得了好价钱后,就试种了1亩田。到1991年,他把全家的5亩田全部种上了葡萄,由于不懂得采用避雨栽培技术,次年,他家的葡萄产量保持在500公斤至1000公斤。2006年,政府推广避雨栽培时,他的葡萄园有幸成为试点,每亩产量从原来的500公斤至1000公斤迅速提高到2000公斤至2500公斤。村民骆俊宝去年用120亩田地种植葡萄,成了庆大村的葡萄种植示范大户。
(全冰)
稿件来源:
编辑: 封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