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
2025-04-14 10:05:56
鲍山宏
陈二妹当导游纯属芝麻落针眼里——碰巧儿了。
陈二妹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初中三年,陈二妹每天要先走五六里地的山路,再乘近半个小时的班车,才能到达镇上的学校。初中毕业,陈二妹没能继续升学读高中。十六岁的她决定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挣钱。
恰在这一年,陈二妹所在的村子被一个外地人相中了——投资开发。外地人要把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古村落开发出来,供人们参观游玩。正值妙龄的陈二妹,水灵的大眼睛,外加一笑就恰到好处地露出的一对小虎牙,形象很适合做导游。于是开发商要聘陈二妹,月工资3000元。陈二妹心里狂喜,但却不敢干。自己不懂这个,干砸了对不住人家。
“你是不是这里长大的?”开发商问。
“是呢。”
“咱村的故事听过没有?” 开发商继续问。
“咋没听,小时候大(父亲)常说给我们听呢。”
“这不就行了,你只要把小时候听你大讲的故事,说给那些外地来的人听就行了。”开发商又启发。
“原来当导游就是给人家讲故事啊!”陈二妹像是有所悟了。
开发商眼睛一亮:“对呀,导游可不就是给人家讲故事嘛,这姑娘我看就是机灵。”
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培训,陈二妹上岗了。
陈二妹家所在的村子藏在皖南的大山里,大量明清时的古建筑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如今这些古旧的、有着一定建筑艺术水准的老房子,很吸引城里人的眼球。其中最有说头的是一外形酷似轮船样的建筑群。据村里的老辈人说,这曾是一个富商的宅院。商人很小没了父亲,长大后随村里人出山行商,后来发了财。衣锦还乡后他立誓要孝敬守寡将他拉扯成人,而今已是风烛残年的老娘。商人得空便给老人说些自己在山外的所见所闻。儿说娘听,其乐融融。一天,商人又说到宽阔无垠的大海,娘说,儿啊,娘也想坐大船,娘也想看大海。娘这么一说,商人犯愁了,这万里之遥,以娘现在的身体和当下的交通条件,无论如何行不通。商人茶饭不思,一筹莫展。或许是孝心感动了上天,有高人指点迷津,请来一帮子匠人,画影图形,在村子边依溪建起一座庞大的院落,朝东一屋翘首而立,形似船首直往大海,依次再建有船桅、船舱、船尾似的建筑物,整个院子远观起来酷似航行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船。孝顺的商人终于满足了老母的心愿,也给后来人留下了这群经典建筑。
每每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讲述这古老的故事时,陈二妹激情而又自豪,仿佛这个商人就是她某个熟人。游客们听得痴迷,手中的手机和相机就“咔咔嚓嚓”地拍个不停。
游客中不乏摄影爱好者,他们跑前跑后,不停地找角度,想拍出最佳的船形照来。一天,有个梳着小辫子的中年男人摆弄着手中的相机,可就是找不到感觉,一时急得直挠头皮。陈二妹见状说,我带你去个地方,那儿拍出来一定很好看。小辫子男人将信将疑,但还是随着陈二妹爬到村子边的一座小山坡上。果然不负所望。他一口气拍了十多张照片。出于对陈二妹的感激,小辫子硬要把自己在山外县城买的一顶准备送给女儿的太阳帽送给陈二妹。陈二妹不要。小辫子说,今天有你的帮助,我才拍到了这么好的照片,这是你应得的。陈二妹仍是摇手不受。在小辫子男人的再三坚持下,陈二妹接受了这顶太阳帽。
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后来,遇有摄影爱好者,或有想拍出好照片的游客,陈二妹也主动带他们去过那个小山坡几次。有人像小辫子男子一样,拿出随身带的物品给她,表达谢意;也有人说完“谢谢”,悄无声息地就走了。对于后者,渐渐地陈二妹就生发出一种失落感。再后来,遇有游客问她,哪里能拍到好照片呀?陈二妹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
陈二妹懂得看人下菜了。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