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聊伴古诗词去赏春

2025-03-03 13:46:12

  农艺人

  春暖花开之时,不由得使我想起汉乐府的《长歌行》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这诗首先描写了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在春天的阳光雨露中旺盛生长。其实不止葵菜,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里承受大自然的恩泽,焕发生命的光彩,因为它们都知道秋天会很快到来,秋风令它们凋零衰落。大自然的生命节奏是这样,人生也是一样。这首诗借物说理,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促人警醒,催人奋起。

  在早春二月的柳树露出嫩绿盛装时,吟诵唐·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显得格外亲和。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人把杨柳比作打扮漂亮的美人,说它“碧玉妆成”,那千条万缕的丝带就是美女的裙带,这样就把早春的杨柳写活了。用剪刀来比喻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月春风,是温柔的春风裁制出了嫩绿细长的柳叶,装扮了大地。春风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美的使者。

  唐·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五言诗,表现了诗人在春天早晨醒来时刹那间的一点感受。春天里人困乏贪睡,不知不觉就睡过头了。一觉醒来,还有点犯迷糊,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把他彻底唤醒了。外面的春天是晴朗的,由这群鸟的欢鸣声才得知,外面的空气格外清新,因夜间曾下过雨而推测出来的,由此使诗人的心感到陶醉,但又想到昨夜的风雨,不知道那些盛开的鲜花怎样了?会不会凋零飘落了呢?又使诗人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惜春之情。

  唐·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似乎春雨也懂得季节变换适时而降,似乎它能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细细的雨丝随着夜里的微风轻轻洒落大地,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泥土、禾苗、花木。诗人推门远望所见雨夜景色:绵绵细雨中,远处一片漆黑,只见江边闪耀着一点渔船的灯光。在无边的幽暗中诗人感受到一种甜美的寂静,心中忍不住想象起来:明天早上的成都城里,大概会是一片水灵芬芳的花海吧。从这个春意盎然的想象中,可以看出诗人因春雨降临而心生欢喜的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

  杜甫有一首《绝句(其一)》也是描写春天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出春天带来的景色变化,从嗅觉上写春天的味道,概括出春“丽”和“香”的特征。从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的燕子,躺在暖洋洋的沙滩上睡觉的鸳鸯,表现出春天特有的暖融融的特点。描写了春天的美丽、芳香、小生灵的活动,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优美图景。他还有一首《江畔独步寻花》诗云:“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写他所见到的桃花,虽然不多,只有几簇,深红、浅红各有特色,开得一片缤纷,惹人喜爱,而以疑问语气结束,更显得活泼快乐的心情。

  当人们在初春观看大自然景色之时,不由得吟诵起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紧紧抓住画中的主要特征,用翠竹、桃花、江北、野鸭、蒌、芦等景物,红绿相衬,动静结合,生动再现了画面的美妙。诗人还根据岸边的景物,联想到画中没有的“河豚欲上”,虚实结合,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息表达得真切无比。此时人们也会吟诵唐·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贵如油的春雨滋润着京城长安,滋润着大地。小草偷偷地萌芽,窥探早春的消息。那么一根根银针似的草尖在春雨的滋润下格外精神,格外显眼。远远望去那青绿色一片,可是走近还那么细小,娇嫩,不足以覆盖身边的泥土,那远望时的一片青葱,像是和人捉迷藏似的,找不到了。诗人以敏锐的感觉捕捉了这一习见的情景,将目之所见、心之所感化作清新秀雅、神韵天成的诗句,巧夺天工,给人带来的欣喜之情,表达诗人对早春的赞美。

  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当你在溪流边垂钓时,自然而然地吟诵唐·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享受着春天里一阵阵细雨在微风中斜斜落下,天空中白鹭在快乐地飞翔,两岸桃花盛开,春汛水涨,肥美的鳜鱼在水中游,戴着青色竹笠,穿绿色蓑衣的垂钓者在细雨中从容闲适地垂钓,怎么会着急回家呢?

  春天江南的风光正如唐·杜牧的《江南春》中描述的一样:“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诗人先写明媚的春色:处处莺歌燕舞,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依山傍水的城镇中,酒店门前挂着的酒旗迎风招展,展现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色。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了烟雨蒙蒙中的江南春色,着重地描写了细雨中的寺庙。屋宇重重的寺庙,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在迷蒙的细雨中看来,更增添迷离朦胧之美。诗人抓住了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明的江南春天的画卷。

  当清明时节,吟诵唐·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时会想起清明节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漂泊在他乡,在这特殊的时节,心中难免感伤凄凉,再加上细雨绵绵,天地之间一片迷蒙,更增添了“行人”远离家乡的离愁别绪。诗人愁绪难遣,想要去一醉方休,因此打听何处有酒家,牧童指向远处那杏花盛开的村庄。诗中的细雨、行人、酒家、牧童以及远处的杏花村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清明烟雨图”。此节气也正是寻春踏青的好时光,自然吟诵起宋·朱熹《春日》中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中叙述了作者在野外寻春踏青时,发现春回大地,万物一新。在赞美春天美丽景色的同时,道出了春天万紫千红的原因:和煦的东风催发了百花齐放,全诗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绚丽多彩、欣欣向荣。

  春天正是放纸鸢的好机会,人们往往边放纸鸢,边吟诵清·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享受着诗人描写他在乡下时见到的春天景象。早春二月,小草萌发出了嫩芽儿,黄莺在空中欢快地鸣叫着。长长的杨柳枝条向下低垂着,当一阵风吹来,温柔地轻拂堤岸,草木之间一片迷蒙,春色这么美丽,这么令人陶醉。早早放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趁着东风放起了五颜六色的风筝,快乐地玩耍。

  春暖花开之时也正是帅哥美女互相认识的好机会,也是在享受青春烂漫之时,吟诵唐·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作者以一个女子口吻来吟诵的:春风和煦的一天,江边杨柳青青,江中水流平缓,水面如镜;姑娘在水边洗衣服,小伙子在江中劳作,两人隔着一段距离,但能看见对方。小伙子忽然朝着姑娘唱起歌来。这悦耳动听的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扔进风平浪静的江面,溅起一圈圈波纹一般,触动了姑娘心中的感情波澜,她想:这个帅哥的心啊,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落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诗人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心理,常被后人称赞并引用。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