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过了龙亭不是街

2025-02-24 10:32:48

  溪流

  龙亭街是这个县城南门外的一条小街道,长度大约只有600米,宽度在2米左右,街道路面是青石板路。当地方言总是把街说成gāi(该)。主城区在南门桥的北边,20世纪80年代,县城还没有专门的农贸市场,主街道两侧就是菜市场和小商品交易市场,街道上的人每天是熙熙攘攘。过了南门桥向南就相对冷清,在沿路梧桐树的庇佑下,向南走200米就来到了龙亭街。龙亭街垂直于主街道,向西边远方直插过去。龙亭街的尽头就是烟村四五家,其中有一个宰牛场,还有一个小型养鸡场,再向前走过去就是大片农田和滩涂。

  “过了龙亭不是街 ”这句话,我是从大舅那里听到的。大舅家房子在南门河的北岸岸堤上,是单位分配的一层平房,有三个房间和一间客厅,客厅外面单独有一间厨房。在20世纪70年代,这已经算是特别“高大上”了。前有院子,后面有临水阳台。后阳台就依着南门河。过完春节,他家房子后面的柳树总是第一个发芽,至少大舅是这么认为的。闲来无事,他总爱坐在自己家后面阳台上,享受着“一壶酒,一竿身”的惬意生活。

  南门河里面小鲫鱼特别多,大舅特别喜欢钓鲫鱼,逗鲫鱼玩。他会把自己喝剩下的酒倒入大碗里面,再加入碎米。将米抛入河边的杂草的缝隙中。再将线上穿有蚯蚓的鱼钩精准地抛到酒米位置。七星漂轻轻一动,大舅猛地一提鱼竿,一尾小鲫鱼就使劲地摆着尾巴顺着鱼线来到阳台。

  从大舅家阳台上向河的南边望去,就是龙亭街。大舅一直在县里的文化部门工作,很有一点文艺范,爱好写作剧本,他最爱写城市的变迁,龙亭街也多次成了他剧本故事的发生地。夏天,一阵雨后,站在大舅家阳台上向河对面的龙亭街望过去,特别清晰,街道上有稀稀拉拉的几位行人。街道尽头田间的放牛娃,身着还没有褪去帽子的雨衣,一头老牛在他身边悠闲地专门寻找着嫩绿色的草啃着。偶然间有人跳入河中,扎一个猛子,然后游到河的对岸,走向龙亭街尽头的滩涂,在里面寻找着什么。

  晚秋,梧桐树好像是被油画笔蘸过颜料,从树枝上过了一遍,绿色、黄色、褐色树叶,和谐地点缀在遒劲的树干上。龙亭街,有各种玩具,各种糖果,还有大人爱的老牌子香烟,有一家全城人都特别喜欢的豆腐店和一家馄饨店,还有一家老式澡堂子。冬季,河北边城区的人都爱来这里洗澡,洗完澡后总爱在隔壁的包子店买几个热气腾腾的大肉包子,大快朵颐。大舅也爱带我们去这里洗澡,如果有一次洗澡出来,大舅忘记了买龙亭街的大肉包子给我吃,我就会感觉这次澡白洗了。

  我大学毕业后,在这个城市没有住房,找到龙亭街最西边的一个二层楼房作为宿舍,住在二层。有一天,一位同事说要来我宿舍玩,我说我住在龙亭街,巴拉巴拉一通介绍了自己租住的宿舍地址。但没想到同事却说:“那里不是街,已经过了龙亭街了,是农村。”我惊讶道:“哎?你怎么跟我大舅说得一样呀,难道是追我大舅剧本的?”

  我每天习惯走路上班自西向东经过龙亭街,进入南门的主街道,再过南门桥,就到了我们的单位。下班自东向西穿越龙亭街,再过一座很小的桥,就到了我的宿舍。独自一个人走在这条青石板道路上,思想可以随意奔跑。可以回顾吟诵儿时学习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和“墙里秋千墙外道”;也可以背大学期间学习的骈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可以构思新闻采访作品的框架结构。下午三四点钟,街道上特别安静,只能偶尔听到有人家传出“哗、哗,哗”的搓麻将声,有时鸽子的“扑腾声”和“咕咕声”也会打破青石板道路的平静。

  一大早,走在龙亭街上,包子店的主人早早地将包子蒸好,为客人提供鲜香美味的早餐。从店门口经过,就能够闻到肉馅的香味,但是相较而言,我却特别爱闻燃烧煤基那独特的香味——感觉这就是城市,是街道的生活,就如同我们农村人在村子里见到炊烟的感觉,特别有生活气息。还没有到上幼儿园年龄的女儿,刚刚学会走路,她就特别爱出门。每天早晨和傍晚,我都会带着女儿去龙亭街,看人,看风景,一个一个店铺去探店。女儿刚刚会说话时想哄我带她出去玩,尤其总爱说:“看看,不买。”

  南门外除了热闹,还是“新闻”发生的重要地点。因为过了龙亭就不是街了。在综合分析大舅剧本以及思想后,我发现大舅对龙亭街是持贬低态度的。然而又是一年的春天,大舅位于河堤的平房被拆迁了,巧的是大舅回迁安置房位置就是龙亭街原址,是龙亭街拆除后建设的高层住宅。有一天,大舅的一篇中篇小说出版了,大舅打电话叫我去他家。他说送一本自己刚刚出版的小说给我。我就去了他的新宅,乘电梯来到11层。我站在窗子边朝西边街道望去,和大舅拉起家常:“这里好像是龙亭,之前是过了龙亭不是街,现在这里又是繁华的大市场,又是公园,又是高档住宅小区,真热闹。”大舅也认同我的观点:“是的,我们的城市建设得真好。20年前这里是农田,是宰牛场,是放牛滩。现在这里已经是城市,空气还特别清新。”

  望着窗外,如今龙亭街的旧模样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在我们这些人的心中,龙亭街的位置还在,那里是城市的记忆。“过了龙亭不是街”已经成了过往。如今,过了龙亭街,我们依然能向前走好远、好远,那里依然是街区,而且是日渐繁华的街区。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