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古诗词里的元宵灯韵

2025-02-17 14:39:12

  魏益君


  自古以来,元宵节便以赏灯、猜谜、吃元宵等习俗闻名,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元宵灯会。古人在这一天,不仅用灯火点亮了夜空,也用诗词点亮了心灵。那些流传千年的诗词,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元宵节的记忆与想象,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

  元宵节的夜晚,是灯火的世界,是光与影的交织。古人在诗词中,用最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元宵灯会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吹拂,夜晚的灯火如同千树万树的花朵绽放,又像是天上的星星被吹落,化作一场璀璨的星雨。华丽的马车驶过,香气弥漫在街道上。凤箫的声音悠扬动听,玉壶般的月亮在空中流转,整夜都有鱼龙形状的花灯在舞动。辛弃疾的这首词,将当时元宵灯会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首词,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元宵夜,感受到那份无与伦比的热闹与喜悦。“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是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灯火如树,银花绽放,星光般的桥梁仿佛打开了铁锁。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夜色中消散,明月的光辉追随着游人的脚步。苏味道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元宵灯会的盛景,元宵节不仅是灯火的盛宴,更是人们心灵的释放。

  元宵节不仅是灯火的盛会,也是情感的寄托。古人在这一天,借着灯火的光辉,抒发对爱情、友情和亲情的向往。“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的元宵夜,花市上的灯火如同白昼般明亮。月亮升到柳树枝头,我与心上人相约在黄昏之后。今年的元宵夜,月亮和灯火依旧如故。却再也见不到去年那个人,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袖。欧阳修的这首词,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元宵节的情感变迁。元宵节的灯火,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情感的见证。它照亮了人们的相聚,也映照了人们的离别。

  元宵节的灯火,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启迪。古人在赏灯之余,也借灯火之喻,表达对人生的思考。“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鞣鞠余红,琉璃剩碧,待属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清代纳兰性德的《齐天乐·上元》,灯火稀疏,鱼龙形状的花灯仍在舞动,远处的宝钗楼隐约可见。红色的灯火渐渐黯淡,琉璃般的绿色依然留存,只希望花儿能慢慢归来。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以元宵节的灯火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元宵节的灯火,不仅是节日的象征,更是人生的隐喻。

  古诗词里的元宵灯韵,既是对节日盛景的描绘,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珍视,对哲理的思考。今天,当我们漫步在灯火辉煌的街头,不妨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古诗词里的元宵灯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感受那份穿越古今的诗意与浪漫。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