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城南之南

2024-11-18 13:50:06

  出城见山,一线山脉绵延着往南而去,至铁门闩,始有了山的气势,白马山陡然升高,在一众低矮的山峦映衬下,显得鹤立鸡群。峒山挡在东南,如同一道屏障,将繁昌范马、南陵联三两村隔开。马仁山奇峰叠翠,风景独秀,因被誉为“皖南张家界,江滨小黄山”而声名远播。南面尽头的狮子山横亘铜繁交界处,素有“吃繁昌睡铜陵施青阳”的说法。纵观繁昌城南之南,皆为丘陵地带,山峦众多,纵横交错,形成诸多的山冲崂岭。柯冲系首冲,往南是马冲朱冲范冲寺冲骆冲代冲乌烟冲太阳冲直至罗冲,冲冲人间烟火,岭岭林繁竹茂。枫屋岭山高岭阔,一色翠篁;杨家岭纵深崂多,地形复杂;横岭偏于一隅,四面环山,为人所不知。岭上野花开,岭下梯田如阶,门前清溪水,院内鸡鸭肥。繁邑之南的丘陵啊,是真的好、真的美,美在风景,好在人文。

  一条路,从龙亭街探出,沿峨山脚南伸。早先是板车土路,过骡马,行独轮车推车,往县城装的是皖南山货——竹木柴炭茶叶香菇木耳中药材;回头载的是生活用品——锅碗瓢盆衣帽鞋袜油盐酱醋糖。说是道路,出城五公里的路段从田间穿过,实则是田埂路,田缺处横圆木、铺石条、置涵管,我少时挑担卖柴走过无数回。这段路地势平缓直溜,通行无碍,直至范冲汪桥处始成为山路,然后随山势一路上坡下坡,长坡连短坡,大坡接小坡。人拖板车上坡,躬背弯腰,脸几乎贴近路面。上到坡顶,气喘如牛。手扶拖拉机加大油门爬坡,叭叭声响炸耳,柴油机冒黑烟。解放牌卡车晴日驶过卷起漫天灰尘,雨天碾过水凼,泥水溅了路人一身。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板车路变公路,公路铺成水泥路,水泥路换成了柏油路,近些年几经拓宽改造,如今成了双车道的旅游线路。

  凉亭头是这条淮九路的制高点,也是原环城乡与赤沙乡的分水岭,现在是繁阳镇与孙村镇的分界点。两面皆为长坡,亭曰步云亭,为南坡之下繁阳旺族中分徐族人于大清同治八年重建。亭为六角亭,飞檐翘角,甚是好看,内设靠座供人歇憩。民国时期,居东面下坡龙头村张姓人氏在亭里设茶馆,为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各色人等提供茶水、点心。日久天长,此亭声名远播,为铜南繁乃至泾川、太平、青阳人所熟知。上世纪90年代因公路拓宽,初次拆迁移置路旁,二次拓宽弃毁,从此这条路上失去了这个数百年来的著名地标性景点,尤为可叹、可惜。顺南坡而下,至半坡清水塘处,眼前豁然开朗,远处青山隐隐,云遮雾漫,马仁奇峰犹如美人遮面,半显半现,皖南山野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坡底平缓处的来龙山下见一大型村庄,三面皆山,两面环水,正南面现豁口,形同畚箕,此即中分村是也。

  中分村历史文化深厚,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村庄形成已有600多年历史,中分徐氏尊儒重教,史上出过徐遘、徐迪一门双进士。村中代表性建筑万年戏台及六十年会戏,名噪大江南北。当年开戏之日,观者如云,会戏期间,八方民众前来观看,高峰期达十万观众,盛况空前。抗战时期新四军三支队驻中分村,曾在戏台上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及繁昌保卫战祝捷大会。1939年4月,叶挺军长陪同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来中分村采访时,曾在戏台上作过报告。

  人文历史与红色文化交融,注定了中分村的与众不同。中分村于2021年成为中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2022年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2023年获评农业农村部美丽乡村建设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中国最佳宜居村,这些荣誉彰显出中分村与时俱进的综合实力。清末时期的民居、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谭震林旧居等历史遗迹,更让中分村的历史添荣增辉。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化遗产名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让古老的中分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家距中分不远,对该村也较为熟悉。村里有位徐友志老先生,少时读过六年私塾,后来是当代中分徐氏宗谱主编,很有文笔。我看过他发在《繁昌文史资料》上的两篇忆旧文章,一篇写族人徐礼堂的事迹,一篇记述徐氏族人捐款献粮支援抗战的史实。还见过他写的两部书稿,一本题为《沸腾的村庄》,书中内容多涉及新四军三支队驻中分村时拥军爱民的相关事况;另一本封面名为《空谷幽兰》,属读书笔记及札记之类,皆用蝇头小楷写在A4白纸上装订成册。老人故去时,书稿当废弃之物处理了。我与村里的“中国好人”徐孝旺老校长多有接触,对于他的事迹也有所了解。他带领族人修建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并担任馆内讲解员,多年来不辞劳苦,义务讲解,宣传中分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令人感佩。如今80多岁高龄的他,仍在发挥余热。

  出中分南一公里处即八分村,八分与中分同出一脉。明朝洪武年间,汪桥徐氏八房(寿八公)徐斌来此居住,故取村名八房村。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八分村。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县政府曾撤至八分村,下设政府机构,八分村一度成为县治中心。八分村山环水绕,村前阡陌纵横,视野相对开阔,环境甚佳。一条村路穿村而过,两旁人家错落有致,虽说是个村落,却颇有小镇的格局。与中分村一样,村庄至今保留清代徽派民居多处。老屋街巷,鱼鳞瓦马头墙,石狮门当,无声地诉说着昔日光华。八分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成化十二年进士徐杰,被时人誉为“繁昌陶渊明”,博学多才,为官清廉,后挂官而归,结庐马仁山,诗酒为乐,善雄辩,兼工诗书。著有《徐兴之文集》数十卷,系汪桥徐氏宗谱创修人。另有徐昌二、徐克范、徐克庄、徐三秀等人物,他们或文或武或义,皆为当时一方精英。

  上世纪80年代,我在所在村小学代课,每逢周日便去马仁山给游客拍照片,挣点钱补贴家用。八分村里有一同行,姓徐名小秋,倒八字眉,人随和,会照相会唱小曲会弹吉他,后来还收集奇石古玩,是个有趣的灵性之人。我常将自行车放在他家门口,然后一同步行上马仁山。一日生意大好,赚了些钱,回来时他在店铺称了几斤猪肉,回家让妻子烧了几个菜,邀我与另一位同行吃饭。那晚三人都很高兴,喝了二斤濉溪大曲。不承想骑车回家,路上摇摇晃晃,至中途叫花崂时,酒性发作连车带人倒在山边草丛中睡去。半夜被冻醒,衣服都结了一层寒霜。爬起后大吃一惊,月光之下,发现竟糊里糊涂睡在一座坟茔之旁。那是初冬,好在自行车与相机尚在身边,暗自庆幸。可见喝酒误事。

  近年来,八分村获得了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等多项荣誉。著名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仁奇峰自然生态旅游区就落于其境内。

  八分村西南两公里便是赤沙古镇。赤沙古镇早年是铜南繁三县交界处的重镇,主要取决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北去荻港、芜湖;南下南陵、铜陵的主要通道,兼有水运的优势。当年皖南地区山货从这里装运上船,通江销往沿江各地,下江的生活百货又从这里运往皖南山区。赤沙古镇既是商品集散地,也是中转站及驿站码头。赤沙河河面曾经商船往返渔舟穿梭。古镇店铺林立,商贾过往,街市繁荣。上世纪80年代,我初去赤沙老街,已然衰败,街面二层结构的破旧木板楼,前店后坊,虽经岁月侵蚀,仍能窥见这个江南小镇的昔日繁荣。约一公里长的街道铺以石板,中间以宽二尺的厚实条石作为轴线,经过多少年来独轮车碾压,留下的深深辙印,见证着古镇的悠久历史。因年代相隔久远,住过数代人的木板屋多成了危房,应某房主之约,我两次上门拍摄其中一幢“大屋”。联想到这些雕梁画栋用材巨大的破败老屋,也曾是当年先人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与代价建造而成的,而今面临着失修毁弃的结局,不由多叹惋惜。老屋是无声的诗,也是立体的画,更是地方上的文化遗产啊!多年后,我去到泾川的章渡,看见青弋江边那些吊脚楼因年久失修,在风雨中飘摇,同样感到十分遗憾与心痛。

  “小南乡”是民国时期的称谓,现指繁昌县城以南一带地域,即今繁阳镇铁门村、范马村加原赤沙乡地段。这里是我最为熟悉最为热爱的家乡,是我的精神原乡,也是此篇所写之处。多少年来,我从家里出发,穿过门前十几条田埂,再上公路,左拐往东距县城六公里,右拐朝南到赤沙滩也是六公里。东面是峨溪河,南边为赤沙河,峨溪河入漳河再流入长江,赤沙河入黄浒河经荻港也汇入长江。更巧的是城南范冲水库下面部分田区为河谷平原,田畴相当平整,两面青山对出;而赤沙老街西南一带亦为河谷平原,依山临水,土地肥沃。繁昌城南柯冲为起点,及至皖南山系的狮子山下的罗冲即终点,以路为引,冲冲相连。我以我家作为中心视点看来,如此风水组构,有着惊人的对仗巧合。正所谓好事成双,吉地两端。每每见此,心里总不禁暗暗称奇。

  小南乡地处丘陵,山峦众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抗战时期,新四军三支队在赤沙开辟抗日根据地,司令部驻扎中分村,依仗这里及周边的复杂地形以及地方人民群众的支持,开展游击战,取得了繁昌保卫战的重大胜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民众有着山里人特有的勤劳朴实与传统美德,更有着爱国拥军的家国情怀。繁昌保卫战期间,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抬担架扛弹药送干粮,且有猎户队协同作战,军民团结,同仇敌忾,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和平年代,这里的民众响应国家号召,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遵纪守法,安居乐业,勤俭节约,知足温良,在山清水秀的家乡安度日月。职业使然,我有在外多年游走的经历,到过很多地方,经过无数的村庄,行程达数十万公里。出门少则几天,长则数月,倦了回家小憩,时常端把竹椅,坐在院门口望呆(看景),看枫屋岭上雾气岚烟,看门前田畴金色稻浪,观公路上车来车往,听前村鸡唱后山鸟鸣,愈觉家乡美好。若按民国时划分,在我看来,小南乡与本邑其他东西北三乡人文风光相映照,更具优势,且不说柯冲窑千年窑火烧出万古青白瓷韵,流转古今芳华,其独特文化独领风骚;且不说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仁奇峰森林公园是集自然风光、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且不说中分村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与红色文化传承,也不说赤沙古镇商埠厚重的人文历史与曾经河运的繁华——且说江南慢谷旅游线上柯冲至赤沙这最为美丽精彩的一段,其青山的涌泉、范冲的汪桥、寺冲的民宿、马仁山的楠木、赤滩的古井、竹棵方的清流皆是繁邑独一无二的存在。小南乡即便抛开人文历史方面的优势,仅就地理风光而言,其山水之清秀、竹木之繁茂、环境之优美、空气之良好,与其他乡镇比较,并无逊色,且有明显优势。

  君不见,繁城之南是集旅游度假、自然风光、文化底蕴、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之地,是游客感受自然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理想之所,这里有和美乡村宜居家园,这里有农庄果园乐活田园,这里有山河锦绣草木芬芳,这里有古泉古井古庙古寺,有地名传说人物传奇,有焦状元故里有抗日女英雄,有民歌手摄影家作家书画家根雕家。这些民间艺术家们立足家乡根植沃土潜心创作,或出书或表演或获奖或展出,为这方热土展现才华,贡献力量,书写出优美华章。

  城邑之南,家的方向,美的地方。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