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三国庙”里的事

2024-11-13 09:26:11

  三国庙不是庙,是一个地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新平社区谢冲村。据村子里面的老人传说,这里曾经有一座三国时期的庙,因而得名。不过自我出生以来,就从来没有见到过这里有庙宇,只是在现场能够见到一片肥沃的黑土地,村里人都把这里叫作“三国庙”。虽然没有庙,这里的水田却非常高产,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时,这里是村民们耕作的首选之地。

  离开家乡30年后,因为采访需要,这一天我又站在了三国庙这片土地上,和种粮大户曹晶晶聊着天。因为我和曹晶晶从小在一起长大,采访特别轻松。他手在面前一挥,说:“这里就是你家承包的责任田,现在我流转过来承包种植,并运用智慧数字农田种植方式种植,水稻产量可高了。”一块大型展示广告牌正矗立在属于我家承包的责任田田埂边,上面是一幅数字农田的全景展示图,从旋耕、种植到收获,通过北斗导航,运用现代高科技全程智慧无人进行农业生产。经过国家高标准农田改造,这里的田已经是柏油路通到田间,小田变成了大田。虽然我已分不清楚哪一块田是我家的责任田了,但是凭借自己的记忆还是找到了当年的影子。

  那还是用丰收的水稻换取衣服、家具、生活用品和学费的年代。我家附近有一条溪流,是逆向流淌的,自东北向西南流。不仅仅美丽,它的尽头还能浇灌水稻田;水稻丰收,它不仅填饱了农民的肚子,还可以用来换钱去城市购买丰富的物品。初冬,妈妈将做好的早饭用竹篮装好。为了节省时间,让父亲能够做更多的农活,妈妈让我把饭菜送给田间劳作的父亲吃。竹篮里面最好的菜是热气腾腾的蒸咸腊肉,我特别馋,边走边看着那个咸腊肉,一不小心被不知道从哪里蹿出来的一条大黑狗绊了一下,摔了一个“狗吃屎”。饭菜当然也就全部报废了,我回家又重新更换饭菜继续奔赴田间。绿油油的油菜苗,迎着早晨的阳光,折射出更加绚丽的色彩。父亲起早到田里面干活是常有的事,上午太阳刚刚有一竹竿高,父亲已经在田间松地两个多小时了。从小孩矮小身材的视角,迎着光,向远处望去,看到父亲剪影的轮廓,就像皮影戏中的人物,在用手中的锄头机械地锄动。把饭菜交到父亲手中,我坐在田埂上看着父亲吃饭,还不停地咽着口水。

  由于劳动力紧缺,我很小就作为劳动力下田干农活,除了挑担子的重活干不了,像割稻子、插秧等手工活,我干得样样都顶一个小大人。特别是插秧需要一直弯着腰半蹲着,大人们一直都说小孩子没有腰,插秧腰不疼,所以在大人的眼里,小孩插秧速度快是理所当然的。炎炎夏日的中午,我顶着烈日插秧,面朝水田背朝天,倒退着前进,汗水和着禾苗一滴一滴地入了三国庙的土中,一趟秧苗插完正好到了田埂边的小池塘。口渴了就用手从池塘里面捧起一捧水解渴,最满足的还是有时也会跳入池塘里,扎一个猛子潜入水中,偷闲游一会儿泳——此时感觉自己简直就好比神仙。有时候,为了鼓励我们插秧,妈妈准备了西瓜放在田埂上,插完一趟秧苗的人,上田埂可以“自助”吃一口西瓜。此时虽然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有的是苦,可是吃到的那口西瓜,却是我至今再也找不到的感觉。

  夏日的傍晚,一道残阳铺水中。我们没有诗人的浪漫,只有田里面水向着脚背漫。迎着夕阳,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当时,因为两个弟弟年龄还小,又因有年长的老人,造成人多劳动力少,所以一干农活就显得特别紧张。插秧,每天拔的秧苗必须当天插下去,否则到了第二天就叫“存旧秧”,插下去不好成活。正在傍晚焦急时分,有经过我家田埂的同村劳动力,他们会主动放下肩上挑秧用的“空嘎篮”,下田帮忙插秧。不一会儿,水田里站了很多人,边插秧,边讲笑话吹牛,大家好像忘记了劳累,在欢乐与笑声中秧苗也瞬间填满了水田。然后人们迎着落日余晖,沿着田埂不自觉地排成长队回到村子里。

  “记者,这边无人机械开过来了。您看看怎么拍?”种粮大户曹晶晶把我拉回到今天。我拿起手中的航拍无人机,升入了空中。入屏的是成片水田中点缀的喷药无人小飞机,另外一边无人驾驶旋耕机正在田间按照设定程序作业。这里已经是智慧农场,没有了当年成群作业的人影。人面不知何处去,油菜的叶子依然迎着七彩阳光微微地摇动,好像在向人们招手。秋冬天,这里也不是过去在大面积的苜蓿草中夹杂了一两丘油菜田,而是成片的大面积油菜。在这片田里,勤劳的人们再也不用像我们的父辈当年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机械化、智能化让一人种植百亩甚至千亩耕地成为可能。这时,从远处驶来了一辆高档轿车,缓缓地驶到三国庙的田埂边,从车上下来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人,一下车,他就紧握曹晶晶的手:“曹总,您这里油菜长得真好,在这青山绿水间长出来的油菜,一定是特别环保的绿色产品,您这里产的油菜籽全部由我预定收购了。”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