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新港印记

2024-10-21 14:36:13

  新港,古称旧县,始建于南唐,历经县治与集镇之嬗变。在今天繁昌新版地图上,她的领域酷似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卧江怀山,承东接西。其交通之便捷,商贸之繁荣,生活之轻奢,招人羡慕。今天,她带给我们的,似乎更多。


  马 房 冲

  距镇区大约八公里的地方,就能看到马房冲,坐落在马房山的长坳里,冲口静静地卧着一座与村同名的水库。晴朗的天气,静静的水面总是掩映着山林竹树的倒影,若是赶上霏霏细雨,朦朦诗意,深山竹海,雾气霭霭,静谧空灵,更徒增了几分神秘。徜徉在这一片山、水、林相接交汇地,感受扑面而来的氤氲缭绕,不禁感恩大自然的造化与赐予。走在狭长的山坳里,或许不知不觉天又放晴了,阳光洒过薄薄的云雾和树缝,投下稀疏碎影。斑驳砖瓦、古缸旧盆等老物件元素的装饰,加以绿草繁花的点缀,行走其间,仿佛迈入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再联想起东南方向不远处的制马山,二山平行而卧,遥相呼应,风格相近,现如今这两处也都华丽转身,跻入美丽乡村行列。史载当年明凉国公之后,蓝氏子孙选择这一片深山野岭、曲径通幽之处,隐姓埋名,秣马厉兵,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成就一番事业。莫非是相中了这里山水结合的典范,还是出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万全考量,日后进退自如,生存繁衍?瞬间,眼前闪现出数百年前的排兵布阵,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狼烟四起,呼啸奔腾,齐声厮杀的震撼与血腥。山冲的尽头则有客商正在投资民宿项目,看来正是读懂了这里代表着新港人的内敛与沉稳,也算是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了。


  铁 冲

  和马房冲同样因美丽乡村建设而流量爆棚、吸引众多网红趋之若鹜的,还有该村境内铁匠冲。史上因为蓝王征战打制长矛、刀、剑等铁兵器而得名,曾举办过多项重大活动和赛事。沿着村口一面面《二十四劝》等内容标识牌铺就的门歌大道,进入了美丽乡村——强圩铁冲。真切感受到一股亦农亦工亦读的浓烈氛围,笼罩并弥漫开来。本土作家吴黎明先生的一篇文言美文《铁冲赋》镌刻在村中醒目墙壁,读来也是让人开卷有益:“至若铁冲,或曰寨山制铁之所,亦兵亦民,不一而足……更取滨江之形势,兼得怀山之佳气,坐拥平野之胸襟……民歌洵美,锣鼓大雅……”铁冲先史脉络及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伴其周围的,还有十里桃园、千亩大棚和数百亩鱼虾的水面,曾经火星迸发的工匠商铺早已被现代农业取而代之。东南侧的高处,兀自挺立着一座宗祠风格的巨大门楼,“江南第一锣鼓”题字醒目,气势磅礴,彰显强大的精神和文化自信。此门楼也系前两年由几位乡贤自发组织捐款献物而完成。“铁冲自然村本身属于省级非遗繁昌民歌的一个传唱区域,老一辈的村民大多能哼唱民歌,如《小星出山一盏灯》《手扶栏杆》《十把扇子》《二十条毛巾》《二十四劝》《门歌》等耳熟能详。”听着村委会负责人介绍,顿时一幅幅坚强不屈、卧薪尝胆、生生不息的历史画卷在脑海里徐徐展开。

  美丽乡村在日益靓丽的步伐中,穿越了时空,变幻了四季,昔时金戈铁(冲)马(房冲),都曾因历史渊源而联结,但又因现时被赋予新内涵,展示新魅力。同为胡氏大姓和美丽乡村的,还有克里村的大屋基和克山村的制马山两个点,只是起步较早,没有后来二冲(铁冲、马房冲)的名声响、更有代表性了。但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流淌在原居民骨子里的励志勤勉,团结一心。

  铁冲所属的新东村有多达七千余的人口,是全区第一人口大村,有着更为浓重的农业元素。站上位于村部斜对面的瞭望大平台,一幅壮丽的七千亩高标准农田宏伟蓝图跃然而出,一望无垠、满目葱绿的禾苗尽收眼底,在春风中摇摆婀娜,似在迎接客人的到来。它是新一代新港人精心谋划、倾力打造,堪称现代农业的典范力作,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全过程一丝不苟,用心用情,获得从区级直至国家级的关注与青睐,两期共投资2600万元,终于完美收官。镇负责农田建设的老主任殷方荣如数家珍、一口气总结出这个大工程高标、智慧、绿色、产业共“四个+”,农业与装备,科技与生活,碰撞叠加,交相辉映,终于织就了这眼前的壮观。


  老 街

  往北行至镇区,循着数百年时空的蜿蜒穿梭,700余米长的千年老街向我们走来。相传明孝慈高皇后(朱元璋之妻马氏)曾在此生下皇太子朱标;王阳明等诸多大家的驻足留墨,厚重了几分文史的沉淀;鹊江饭店、鹊江旅社、鹊江浴室、同和酱制厂等新港老字号匾牌,昭示这里的一切虽洗尽铅华,却仍不失古朴雅致。如今临街商铺,或古朴,或现代的建筑夹杂并存,相比明清老街的成色,已然逊色了不少,对比南边另一侧繁华新街的人头攒动、市场活跃,不禁让人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街的路口巷内,追逐前人走过的典当铺、老码头、米铺、中药铺,宣弄(青石板巷子)足迹,聆听着“护国庵”、沈家巷的传说;体验着古家大屋、同和祥锅厂、城隍庙的底蕴。北侧同和祥锅厂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兴盛一时,似有起源于明代的当地铁艺灵气植入,兼有前人独有理念的加持,方铸出新港史上的百年品牌。它是新港人用执着信念和不懈追求锻造出的钢铁精品和钢铁意志。而建在老街一侧的历史文化展示馆,则承载着新一代新港人对前人和历史的缅记与敬重,发扬与光大:馆内几位历史名人——给观瞻者带来更多的遐想与感悟。升级版的缥缈台让人重新体验一回“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洒脱,抑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壮怀激烈。而老街也在静静地等待,期盼地方政府能早日修葺恢复、打造出昔日的市井闹肆和茶楼商家的榜样来,着上靓丽的时装,显露时尚的容颜,或许这已是个良好的开端吧!

  顺着老街往北拾级而上,就到了长江岸边。极目所至,但见波光粼粼,百舸争流,“长江渔政”趸船和“十年禁渔”的横幅标语清晰可见,镇政府在防洪墙改建工程竣工之后,又启动了滨江公园建设。如今560米长的江边岸线景观焕然一新:绿化带、防护墙、观景台错落有致、赏心悦目,伫立镇区北边长江岸上的滨江公园长廊,远眺浩浩汤汤、奔流不息的长江,让人颇有些“逝者如斯夫”的豪情和慨叹!


  茶 干

  吸人眼球的,还有不得不说的传统手工美食——新港茶干。因优良的长江水质和传统手工工艺的加持,造就堪称“江南一绝”的新港茶干。它属高端豆制品,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现已被列为芜湖特产之一。它通体褐黄,虽薄薄的却异常板实,两三四片一袋,在繁昌人的酒席上,总有这道美味佐餐。即便是家常餐桌上,也少不了它的身影,一壶绿茶抑或老酒,仨俩客人,几袋茶干,谈天说地,惬意安然。

  位于镇区南郊的茶干工业园,较有名气的茶干品牌“新起”“金滕王”等商家已经入驻,使新港茶干得以进一步传承、发展。滕建,四十来岁,“金藤王”茶干手艺传承人,帅气中带着儒雅,坚毅里透着自信,刚刚从自家原先的小作坊迁进工业园内的标准厂房。“也是走过很多弯路,原来的厂子原料、设备、卫生、工艺既落后,麻烦也很多,像质量问题,包装问题。现在政府关心,多方扶持,把茶干工业园建起来了。我搬进这里后各方面条件都大大改善了……”穿过一间间标准化的厂房和生产工艺间,从泡豆—洗磨—煮浆—点卤,直至出白—卤制入味—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等一整套流程,传统手工与现代机械设备交替使用,无缝连接,一气呵成。或许新港茶干只有讲求匠心的新港人才能制作,诚如古诗云:一日不食方寸物,便道踌躇记心间。


  磕 山

  如果说长江是独有岸线,那磕山就是宝藏之地。它居中扼要,可谓新港地标性的存在。相传夸父曾经挑着大磕山、小磕山追日,在磕山“跌步坎”(现四片)处绊了跤,扁担断了。从此撂下了大磕山、小磕山,扁担横在了两山之间。史证:自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克山(现村名,下同)李姓从建德(今东至县)迁至磕山冲,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家族昌盛,从老屋基外迁并发散开来,至今达七八百年之久。

  全镇除新东村之外的克山和克里两个村,均分布在其山脚下。因区域内蕴藏丰富的煤、瓷土、铁矿石和石灰石等资源,上世纪上海磕山轴承、飞尚金属集团的落子于此,今天也吸引着众多企业环绕周边,毗邻的还有喧嚣繁华的镇区。虽然新港的行政区域是全区镇级最小的,但富鑫钢铁、建华建材、诺贝尔瓷砖等的强势入驻,持续推动建材业和新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极大赋予了新港强大的内生动力,每年创造着数以亿计的财政税收,也使得她傲气位列全国中部百强镇。

  长江岸边,磕山脚下,一代一代的创业者、奋斗者、决策者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和无数个努力拼搏、奋勇前行的新港人一道,挥洒着激情和汗水,涌动着智慧和力量。

  还有众多的磕山儿女,矢志不渝地建设、回报、反哺家乡。王德喜,第一代新港本土乡镇企业家,起初当过新港最早的镇运输队长,后历任新港丝绸厂厂长等职,虽然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但新港老一辈的企业管理者和生产工人,追忆起他的点点滴滴,仍然肃然起敬。操广东,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大磕山边的本土农民之一,坦言正是在村、乡镇企业的磨砺,促使自己返乡创业,创办了安徽渡仁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蛋饺、羊肉卷等农产品加工,产品直供京沪苏浙等地。

  工农文旅的齐头并进,传统文化和新兴产业比翼齐飞,资源禀赋与先进理念深度融合,共同弹奏出新时代新港的华美乐章,也使得新港这座古埠古镇有重振雄风、焕发新姿的未来,它终会发展成为典型的现代化工业城镇。所以磕山不单单拥有丰富之矿藏,工业之兴盛,更在于她是新港的血脉传承、精神地标。

  《新港镇志》记载:明清十八、十九世纪百十余年间,天灾不断,哀鸿遍野。正可谓久经磨难,但意志弥坚。“生姓胡,死姓蓝”的祖训遗风彰显着先辈们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新与旧的交织中,历经水与火的洗礼、天灾与人祸的摧折,而终将告别过去,涅槃重生!抹去一层层封建政权更迭与轮回的烟笼雾锁,透过一场场抗战与解放的峥嵘时光,岁月远去了老字号品牌同和祥的鼎盛荣光,暗淡了覆釜晴岚的斑斓多彩,但带不走气壮山河的青史名册,也同样磨灭不了璀璨星河的熠熠生辉。

  樊垅山头,镇政府驻地,遥望对面气势不凡的文化广场、中间耸立的伟大领袖亲切挥手的巨型雕塑和“发展是第一要务”“古镇旧邑,活力新港”的醒目横幅,幡然领悟:古镇历经的沧桑与巨变,同样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展成就的一扇窗口,一道风景,一个例证,和全国千万个城镇一样经风雨,同命运,共成长。

  如今,这方发展的热土在新征程上也愈加焕发出活力,这里,有她勤劳和执着的群众,有她团结和向上的传承,有她美好与向往的动力,史上有帝王争霸,诸侯纷争,近现代有民族抗战,革命烽火,新中国成立后有强国建设,方兴未艾。也必然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书写“旧县与新港”的传奇篇章。待到漫山红叶时,又能看到一个层林尽染,满目金色的新港!

  新港,无愧于旧县的标签。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