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参观新港镇高标准化农田想起的
2024-10-02 10:21:34
今年4月,我有幸加入繁昌区作协采风团去新港镇采风。走进新港镇,就像翻开厚重历史的一页。古老的历史章节里,见证着它旧县城的辉煌。 如今的新港镇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思想解放,勇于探索,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筑巢引凤,一家家企业纷纷来这里落户,一件件新生事物应运而生。新港镇人民秉承了当年不畏艰险,勇于创业的革命精神,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大巴车在新建的宽敞柏油公路上行驶,把我们带到了新港镇高标准农田边。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平平坦坦,宛如一片绿毯的麦田,这里就是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完工只有一年多时间的繁昌区新港镇高标准化建设农田。
新港原来也是繁昌区的农业乡镇,北濒长江,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过去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此地,也给新港留下了生意兴隆,令人难以忘怀的一段美好时光。
我采访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期的管护负责人殷方荣同志,他给我介绍说:“2021年10月启动新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新港镇新东村,10月底开始启动。一期到2022年2月底前完成,总投资1940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平整土地,小田并大田4200余亩,衬砌渠道2.53公里,沟渠疏浚18.63公里,新建高效节水灌溉站1座,节制闸3个,机耕桥21座,过路涵107座,进、排水口130座,新建生产机耕路18公里,农机作业覆盖面100%;高效节水灌溉、数字农田1000亩。为了迎接2022年10月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来这里召开,2022年6月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又批复同意进行项目再提升,二期投资650余万元,对示范区内的高压杆线进行了迁移,田间主机耕路2.7公里进行了硬化达标(沥青铺设),部分小塘、小沟进行了回填,沟渠安装了仿木桩保护,对主要沟渠又取直、疏浚。”
他介绍结束后,我认真翻阅了高标准农田创建的详细资料,观看了田边的宣传展示牌,仔细了解了创建高标准农田的具体做法和特色要求。一、二期总投资约2600万元。该项目治理面积7000亩(高效节水灌溉100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批复投资1595万元,区财政超计划配套920万元(主要用于整治农田建设)。该项目以耕地质量提升为主要建设内容,实现了农田用水灌溉自如,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
该标准化农田的建设是新港的一个亮点,也是芜湖市、繁昌区农业种植示范基地。
新港镇高标准农田的创建,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厅的关心指导下,结合繁昌区实际,探索出高标准农田四个+(四个+的意思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个提升),即繁昌经验:
一是高标准+,打造标准农田。平整土地4200余亩,将原来的小田格成8—15亩的标准水田,便于农机操作,节省农业生产成本。
二是高标准智慧+,打造数字农田。项目建设初期,采取EPC形式打包投资260万元引进德邦大为芜湖农机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农田基地,通过感知一张图,监测一张网,管理一平台,操作一键通,实现农业生产耕种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达到减种、减水、减肥、减药、减人,增产、增收的“五减二增”。
三是高标准绿色+,打造生态良田。1.投资105万元建设285立方沼液池,将区域内养殖场粪污干湿分离后的沼液转运到沼液池进行二次厌氧发酵,通过田间给水管网按一定比例输送到农田,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肥水还田新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障粮食安全。2.建设氮磷净化池塘,实施生态控制;将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定点收集处置,实施物理防治。3.打造益虫逃生通道,实施生物共治。
四是高标准产业+,打造共富稻田。组织引领,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部扭转到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与农业大户合作经营,推广种植芜湖大米,目前示范区被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命名为“芜湖大米”示范基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实施建设,小田变大田,提高了农户扭转地租收入,平均每亩增加流转收入200元;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余农户农田的增产增收,为村集体、农户增加收入,达到了共同致富的目的。
民以食为天,种田是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泱泱大国,人口众多,种田人有着世代薪火相传的优秀品质、责任与担当。祖祖辈辈在粮种上不断更新探索,以求增加收入,富裕人民。
我的祖辈们都在农村种田,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由于缺少科学技术,缺少新品种换代,缺少化学肥料,缺少田间管理技术,对于田里的各种杂草及病虫害无法及时清除,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使用的粮种都是老品种,这些品种植株较高,穗小、粒少、产量低,一般的水稻亩产量都在300—400公斤左右。他们迫于生计,一直在田里忙活,到了年终也只有微薄的收入。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同志,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他经过多次在实验室、田间艰苦做试验、探索,终于在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随后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粮食产量大增,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后来袁隆平又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一号”双季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高产量的杂交水稻,造就了全人类的幸福,创造了人间的奇迹。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如今,人们在袁隆平同志的精神鼓舞下,不忘初心,创建高标准农田,冬季种小麦,小麦收割后,夏季又更好地在标准化农田里种植优质杂交水稻,这也就折射出人们的思想觉悟与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不断探索出高标准农田的种植新模式,提高优质大米的产量。我在想,等到夏季稻浪翻滚,稻花飘香的时刻,站在这水乡泽国的千亩田园边,一边欣赏着绿油油的稻浪,同时闻着稻子散发出的迷人芳香;一边听着阵阵蛙鼓发出的悦耳声音,仿佛处在人间仙境。
难怪,宋代词人辛弃疾在夏季乡间田园风光里观赏稻花飘香的独特场面时,写下那句千古传唱的佳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