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乡土文化里话变迁

2024-08-14 14:38:45

  1981年,中考落榜的我回到繁昌区孙村镇家乡务农。那时,农村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当匮乏。干活、吃饭、睡觉……生活是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一些不甘寂寞、精力过剩的小青年便用扑克、象棋、扯淡来消磨多余时间。我与村里几个伙伴整天挤在一张不到五尺宽的木床上,吐烟圈、打老K,甚至还参与了那次赤沙村与我们卧龙墩村抢《侦察兵》影片放映的“搏斗”……后来,我根据上述经历,创作了小说处女作《同床共乐》,发表在县文化馆主办的1983年第一期《繁昌文艺》上,随后被芜湖市文联主办的1995年1、2月号《大江》文艺双月刊转发。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篇处女作的发表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1987年9月,乡里“一纸调令” ,把我从村窑厂的“拖坯工”变成了乡党委宣传干事。再后来,随着“撤乡建镇”和镇政府机构改革,我走进了镇文化站。于是,我成了小镇乡土文化建设的“局中人”,并见证了它的繁荣与发展。虽然现在退了下来,但是,我仍然是一名乡土文化传播者,为宣传家乡、推介家乡出力。

  繁昌区孙村镇九连村卧龙墩自然村俞氏一脉自明朝时聚集定居于此,辛苦劳作之余,自娱自乐,留下了耍狮子、学唱戏的传统,传承至今。堂叔俞时金因掌握着狮子舞的技艺,入选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他经常带领花篮队、云牌队、高杆灯队、锣鼓队,追集赶镇,游乡串村,表演舞狮,提振农民的精气神。堂叔不仅登上了小镇旅游景区高高的玻璃桥展示“狮极兴隆、勇冠三军”的风采,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村里农家书屋的建立,丰富了乡亲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乡亲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书屋大多吸引的是孩子。书籍引导着孩子们去探索、去掌握更多的知识,鼓舞着他们走向更远的世界。文明传家久,书香继世长。有了书香的浸润与指引,我们卧龙墩自然村考取高等院校的后生层出不穷。甲辰新岁大年初一,我收到侄儿从遥远的非洲寄来的信。侄儿在大学里报考的军校,于2023年7月开始担负驻外警卫任务。侄儿在信中说:“身在遥远的非洲,也无时无刻不想念着家乡,但每次看到家乡的新闻,感到亲人就在身边,为家乡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十分高兴!”

  曾经在一起“同床共乐”的伙伴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有的办起了服装厂,有的搞起了旅游文化产业,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富裕了,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忘回报桑梓,经常赞助文化惠民演出。目前,已成功举办“博翔之夜”“马仁奇峰之春”等演唱会和“华东服装模特大赛”。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前些年,由村里几个企业家赞助的小镇首届“马仁奇峰”杯端午文化节暨龙舟邀请赛在人字洞文化广场开幕。看着由乡亲们自编自演的《祥龙起舞庆升平》《云水禅心》《汉唐遗风 盛世清韵》《舞狮夺锦》等民俗节目轮番上演,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随后,小镇的祈福文化旅游节又以森林庙会的形式展开,踩高跷、捏面人、杂技、特技、变脸等表演,让现场的嘉宾和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重温儿时记忆里的快乐,也使我的镜头充满了温度。

  今年3月,网剧《金头御葬马仁山》在繁昌区孙村镇马仁山庄开机拍摄。这部网剧由长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制作。该剧本内容根据当地的历史故事《金头御葬》改编创作。传说明朝年间有一位吴琛将军,是马仁山人,文武兼备,一生戎马,在两广平定匪乱,功勋卓越,战死沙场后获皇帝御封,由此流传下一个“金头御葬”的传奇故事。网络剧集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再现千古沙场传奇。

  这部网剧的投资人是我的发小——曾经在“同床共乐”中打闹的那位练武术的少年。那天,我应邀参加《金头御葬马仁山》开机仪式,感慨万千。

  由过去的单调枯燥,到如今的丰富多彩,小镇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