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家浜我看见了山
2024-06-17 16:08:23
俞乃思
江苏阳澄湖位于苏州东北部,介于太湖和长江之间,是苏州第二大湖泊。东部濒临昆山,北部连接常熟。湖北岸伸出两个狭长的半岛:沺泾和莲花岛,将湖面分隔为东湖、中湖、西湖三大部分。阳澄湖之畔的沙家浜镇更是因为现代京剧《沙家浜》而走红。革命老区沙家浜镇原名横泾,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的1928年4月,就成立了中共横泾农村支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武工队十分活跃的地区。现代京剧《沙家浜》是沙家浜人民革命斗争史的一个缩影,这里的红色基因,已经融化在人民群众的血液里,深深扎根于泥土中,永不褪色。
我对沙家浜的神往,源于童年常听《沙家浜》,一直记得第四位作者汪曾祺写的一段经典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以及郭建光的那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后来,看史料得知,汪曾祺写的这段唱词是从苏东坡的《汲江煎茶》中的“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蜕化出来的。汪曾祺注意吸收京剧折子戏的长处,尽可能把每场戏写得集中、紧凑,防止松散、拖沓。如今,这出戏中的《智斗》《授计》《斥敌》等唱段都已成为久演不衰、脍炙人口的折子戏,他们既能独立成篇,又是全剧中不可分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全剧中闪烁出熠熠发光的迷人风采。
等到圆沙家浜之梦,已是五十多年以后。最近我随芜湖市繁昌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参观学习小组来到苏南,走进沙家浜。
沙家浜景色很美,革命故事也真多。由于“双减”,前来这里游学的孩子们可谓是人山人海,这个全国5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之后,我得知,在敌、伪、顽的重重包围中,伤病员们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敌人的心脏地区,重新打出了新“江抗”的旗帜!在白色恐怖极其严峻的形势下,他们以河湖港汊的复杂地形为依托,奋勇抗击日、伪、顽多方夹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坚持敌后游击战,打出了威风,建立和发展了东路敌后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心脏。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的地下党组织,离不开千千万万个阿庆嫂、沙奶奶、沙七龙!新四军“江抗”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东进深入敌后心脏地带,立足生根,发展壮大,驰骋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演奏出一首首威猛雄壮的抗日战歌。从1940年2月至1941年3月,在阳澄湖地区,著名的战斗有洋沟溇战斗、大凤湾战斗、张家浜战斗、渡船头战斗等,这一场场激烈而难忘的战斗,永载中华民族抗战史册。
在沙家浜镇红石村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办公室里,我问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常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沙家浜分会秘书长徐耀良老人:“您先后出版《沙家浜演义》等著作20部,编纂志书10余部,让您印象深刻的多吗?”多着哩!“有哪些请说说!”老人回忆,2019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了他的一本书,书名叫《行走在沙家浜腹地》,这本书里有一篇《阳澄湖畔的铜墙铁壁》:1939年12月27日拂晓,朔风正紧,天寒地冻,许多农家还在睡梦之中。突然,一艘日本汽艇载了30多个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在夜色之中悄悄地驶进了阳澄湖北岸一个名叫曹家浜的村子里。汽艇靠在一个河湾,南面有一片竹林,场上还有一棵棵桃树。原来,这群来自昆山巴城的日本鬼子得到了密报,新四军后方医院就宿营在这个村子里。鬼子小队长把指挥刀一晃,这群如狼如虎的日本兵立即向村里扑去,一个100多户人家的大村子和新四军后方医院处在极度危险之中。村子在震动,人民群众在行动,一场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开始了……
接着,徐老讲了三个故事:其一,新四军战士赵健,在受伤后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当地普通群众王翠花母女俩冒着生命危险把他救下来,回部队时还送给他一块银圆。赵健经常把银圆珍藏在胸前口袋里,在后来又一次对日作战时,再次负伤,正是有这块银圆挡了一下,才没有击中心脏,再一次救了赵健的命;其二,后方医院里有个年龄才14岁的小交通员,因为他是上海浦东人,所以大人们都叫他“小浦东”。有一天,“小浦东”躲避不及,也被日本鬼子围在人群之中。日本鬼子在附近屋顶上架了机枪,威胁交出新四军。此时,“小浦东”一点也不害怕,他反而在担心其他同志。看到战友严洪斌被鬼子抓住,他非常着急,就踮起脚尖向前面张望。他周围有五六个男人,看到后就把他的脑袋压了下来,悄悄说:“不要太抛头露面,别引起敌人怀疑。”为了保护“小浦东”,五六个农民兄弟始终围在他的周围,成了一堵挡住日本鬼子视线的“人墙”,“小浦东”最终没有被敌人发现;其三,新四军交通员连柏生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和一群下乡“扫荡”的鬼子相遇。他急忙躲进附近村子的一户人家。这家女主人是个年轻的大嫂,正在带孩子,她认识连柏生,见鬼子正在追捕,急中生智把孩子交给他。鬼子追来了,指着连柏生问大嫂:“他是什么人?”“他是我男人。”谁知话音刚落,她的丈夫从地里回来了。日本鬼子见又来了个男人,顿生疑心,拦住他问:“他是什么人?”男主人说:“这是我的家,我是这家的主人。”鬼子大怒了,气势汹汹地嚷道:“你说,他究竟是什么人?”大嫂咬咬牙说:“我不认识他。”这时,她的丈夫已发现在场的新四军交通员连柏生,明白了妻子的意思,也就不再争辩了,为了掩护新四军交通员,他就这样被日本鬼子带走了。
徐老如数家珍、慷慨激昂地讲述着,我在一边认真地聆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风卷红旗如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阳澄湖地区革命烈士、英雄儿女和志士仁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湖塘水域优势、依靠优越的地理环境,同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匪强盗进行殊死斗争和顽强较量。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这一片光荣而深沉的土地,演绎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壮举,记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一桩桩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时至今日,虽然战火的硝烟已消散,密集的枪炮声已远去,但是,阳澄湖碧波万顷的湖塘,青翠浩荡的芦苇,见证了军民曾经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瞬间,见证了军民曾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一幕幕!
在思维的跳跃中,储存在我大脑中的一段文字突然蹦了出来:1941年,有几个外国记者到阳澄湖地区采访新四军。他们看着地图惊奇地问道:“这个地方没有山,你们怎么对付敌人?”负责接待的干部铿锵地回答:“这个地方也有山,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靠山!”
是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沙家浜阳澄湖畔平原水乡作战,没有大山掩护,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战斗在这里的新四军从原来的36位伤病员发展成六师十八旅,发展得如此之快,在世界军队发展史上都是个奇迹。在阳澄湖地区,处处呈现出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场景和感人事例,广大人民是党领导抗日队伍坚强的后盾,践行和验证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科学论断。这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让我每每想起都不禁动容!
此刻,我置身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集市辐辏的阳澄湖之畔,在这个没有山的辽阔水域,眼前却浮现出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