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与晚风
2023-10-17 08:27:33
晚间时分,一阵“突突突”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那是父亲骑着三轮车回来了。此时的母亲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她炸好了一盘花生米,又准备煎一碗小鱼干,这是父亲最爱的下酒菜。
父亲一辈子务农,即便现在年纪大了,也很难闲下来,他时不时地要在附近村子找些活干。每天收工回来,父亲都会给母亲带上几样小吃,母亲则换着花样为父亲准备下酒菜,她说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犒劳。每当母亲提着嗓子喊出开饭时,父亲也会钻入厨房,将喷香的饭菜端上小院的饭桌。
傍晚的小院透着凉爽的风,青翠的藤蔓从餐桌上方的水泥柱檐上垂下来。父亲斟满一杯酒,惬意地坐在竹藤椅上,母亲将他爱的菜肴摆在了他的面前。在温柔的晚风中,在儒雅的黄昏时,他们慢享晚餐,畅聊生活,时而像辩论家,时而像哲学家,但更多时候,他们是生活的诗人,在一蔬一饭间倾吐着生活的诗意。
黄昏时分,天边收敛了光芒,却并未将光亮收尽。而晚风轻轻摇动着树叶,在光影迷蒙中与黄昏对话。这不正是此刻的父亲和母亲吗?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之前是很难看到的。如果说现在的他们一个是黄昏,一个晚风,那多年以前,他们一个是骄阳,一个就是狂风。
父亲是一个急性子,干起活来总是风风火火。而母亲总是慢条斯理,从不着急。有一年,父亲和母亲一起下地插秧。刚开始,他们并肩而行,但没过多久,母亲便落后了父亲一大截。父亲一边忙着解开手上的秧苗,一边回头督促母亲:“快点儿快点儿,像你这样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收工啊!”母亲却表示,这已经是她最快的速度了。于是,他们便开始了喋喋不休的争执,两个人都带着愤怒和不甘在烈日下将手中的秧苗一棵一棵掰开,又一棵一棵插进泥土。即便是工作已经完成,两个人也互不理睬,各自顶着一张溅满泥土的脸回家去。
每当母亲与我回忆起这些往事,我总会好奇地询问:“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都变得温柔且包容了呢?”母亲并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与我讲起了一些往事。
有一年,父亲犯了坐骨神经疼,很长时间都在床上躺着,家里大大小小的活便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像一个旋转的陀螺,每天忙得抽不开身。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事情,母亲不知不觉就加快了干活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晚上回家后,总会和父亲唠唠自己的心得体会。而父亲卧床的日子里,也逐渐明白了母亲的不易,既要做好家务,又要兼顾农活,如果对她还要有其他的要求,未免显得过于苛刻了。
就这样,他们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后,彼此都变得温和了许多。
原来,黄昏与晚风之前,都会有烈日与狂风,只是他们用一颗相互理解的心化解了炎热与狂暴。
李 冰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