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石 磨

2023-08-15 11:16:23

农耕时代,每个村庄总有几户人家备台石磨,这是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石磨能把黄豆碾成豆浆,小麦磨成粉,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小时候,家里有一台手推石磨。小麦收成了,母亲把打下来的小麦晒干,用石磨碾成粉,用来做粑粑、烙饼子、擀面条、蒸包子和蒸大馍给我们吃。每年腊月到来的时候,母亲开始忙乎起来了,把大米和高梁米掺和在一起用水浸泡一夜,第二天用石磨碾成粉浆,沉淀、收水、沥干之后做汤圆和蒸年糕。母亲每年每次都要碾几十公斤大米蒸年糕储存起来,过了正月再食用。那时候没有冰箱,只好把年糕放在一只大缸里用冷水浸泡着。过一段时间就要换一次水,这样年糕才能储存得久。年年腊月初,父母不但碾面粉,还要磨豆浆。我看到父母忙前忙后没有休息过,为过年做准备,为全家人生活而忙碌。虽然进入腊月,农田里几乎没有什么农活,但是家务活又开始了。劈柴,砍柴,蒸糯米饭晒干烫炒米,熬麦芽糖稀做芝麻糖和花生糖、炒米糖、欢团等。到年关的时候,父亲还要宰杀猪羊鸡鸭,腌腊肉、咸鱼,油炸豆腐、锅粑、油炸糍粑等。母亲忙着给全家人纳鞋底做新鞋,白天忙不过来挑灯夜战。虽然父母很辛苦,但心情是舒畅的,一切准备为了过一个祥和的年。那个年代生活虽然平淡,但父母觉得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听母亲说过,父亲为了到珩琅山寻找两块石质坚硬的大石头做石磨,不辞辛劳几乎找遍整个山,把脚磨出血来。请人帮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两块石头抬回家做石磨。石质嫩了不行,一定要选找石质坚硬的才行。那时候没有汽车不通车路,全靠人力抬运。

父亲请来石匠凿石磨,乒乒乓乓凿了两三天才凿好石磨。石匠左手拿着凿子,右手拿着锤子“叮当,叮当……”一凿一锤地凿着石块。凿、钻、劈得石块冒出火花,好像在放烟花鞭炮似的溅出火星。石匠用了两天的功夫,把两块石头凿钻打磨成圆柱形。一副石磨上下两扇严实地合在一起,圆柱形石磨高50厘米,周长3米,赭红的颜色,打磨得光滑耐看。上下两扇合在一起的平面都凿钻成一条条,一棱棱齿状。这样上扇旋转,上下棱子齿相互咬着小麦咀嚼和碾压成粉。上扇平面凿一个圆洞,它就相当于添加食物的漏斗。

石磨凿好了,父亲又请来木匠做了一架木车,把一副石磨歇在木车上,就像一辆坦克转盘在旋似的。

操纵部分当然还是石磨拐。它的转动方式是连杆转动,连杆就是石磨拐,人的一推一拉,使石磨拐前后变成了石磨的转动,运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我们新屋村几十户人家,就我家有一台石磨,它好像一位漂亮的美女,来求的人多。村里每家每户都到我家来碾面粉,磨豆浆。我家的石磨每年进入腊月就开始加班加点了,没得休息。村里人家都排着队到我家借用石磨,自然家里人多了也热闹了,说说话唠唠嗑。母亲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但借石磨方便人家使用,而且有时还帮忙推拉石磨。我家这台石磨像一只驮着岁月的驴子行走于场地。

我家这台石磨叫“夫妻碾子”,因为碾的时候必须两个人才能操纵起来,一般村里人到我家来碾粉的时候都是夫妻两个来的。一般情况下,操纵的时候,男的双手握着石磨拐一拉一推使石磨转动起来。女人站在石磨旁,左手握着石磨拐一头帮着男人一推一拉,另一只手忙着往石磨扇洞里(漏斗里)灌放要磨的食物。这样上扇不停地旋转,碾着小麦磨出来的粉顺着石磨槽子掉到匾里。

如今的石磨虽然淘汰了,可是在那个年代发挥了作用。现在有电动机小钢磨,碾起粉来又快又省力。石磨虽然笨重又费力又耽误时间,但是它碾出来的面粉细腻,也凸显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多少年来我家石磨没有用过了,上面已结了一张蜘蛛网,但是在那个年代提升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章东林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