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月 如 歌
2023-07-05 09:30:52
每个人的一生,应该说都经历了不同的生活坎坷,不同的酸甜苦辣。
在岁月的长河里有的事已被时光淡忘;有的事被记忆打捞起来,经过慢慢过滤,刻在记忆的深处。能让你留恋的都是值得追忆的精彩片段。所以处在艰难困苦生活里的人,就更能悟出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道理。懂得怎么为人处事,怎么解决问题,怎么生活勤俭等等的深刻内涵。
我的一生随时光的不断流逝打磨,把诸多艰辛封存在记忆这本书里,待到闲暇之余再细细品读。当翻开这些平平凡凡,已经泛黄的生活点滴时,心里既有酸楚也有值得回味的乐趣。
童年是人生中最懵懵懂懂也是很糟糕的阶段,那段生活饥饿苦涩,但人们还是想尽办法,互相帮助,战胜了困难。
随着岁月的不断颠簸,七岁那年,父母为了锻炼我的意志,让我去生产队里放牛挣工分。我那个时候虽小,但已经知道人就应该从小立志,将来才能成才。七岁,虽是锻炼我,也常常为割不到牛草犯愁,生怕犁田人用牛鞭打我。有时草割得很少,送给牛吃,那个犁田人对我横眉冷对,我既害怕又惭愧,惭愧割不到草对不起在劳作的牛。可我还是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去找到很多草,割回来把牛喂饱,好让它多犁田。
为了鼓起生活勇气,勇敢面对困难,我就联想到高尔基、保尔的童年。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值得后人品味的文学巨著。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书中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四岁丧父,跟随母亲和外祖母到专横的外公家,却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善良的外祖母、朴实的伊凡处处护着他,为他挨骂、为他挡皮鞭。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生活的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瘫痪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地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作。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一个字,他都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读着他的文字,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保尔顽强的毅力,激励我对最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我成长及后来的工作吸取了很大的精神力量。
到了少年时期,社会进步了,生活已经有了好转,放牛虽辛苦也有很多乐趣。春天的清晨就骑在牛背上去踏青,天空中纷飞的燕子、护堤的垂柳、小桥边潺潺流水、三三两两的少男少女,挎着竹篮去打猪草……牧牛在这样的风景里,就觉得十分的快乐,仿佛人在山水间恰似画中游;夏天,虽骄阳似火,但是小伙伴们头顶绿荷在芦苇丛里割草喂牛,在池塘里扎猛子,踩野藕,摸河蚌。野藕可以充饥,把河蚌带回家破开炖汤,就是全家一顿美美的晚餐。
最令我痛心的是11岁那年夏天,正是农忙“双抢”季节,我头顶火热的太阳,一个人去河边割草喂牛,我想快点把竹篮盛满,到树荫下歇一会儿,突然用力过猛镰刀一滑割到自己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当时鲜血直流,我痛得哇哇叫。我泪流满面地用右手一把按住流血的伤口。血还是不停地流,我在无助的情况下,自己在有补丁的裤子上扯下一块布包扎起伤口。就急急忙忙跑回家里,要母亲重新给我包扎好。母亲心疼地说:“我的小宝贝,怎不小心,割了这么大伤口。”母亲从房间抽屉里拿出仅有的两个鸡蛋,去厨房烧好后给我端来说:“赶紧吃了补补,流了这么多血,以后干活一定要小心。”我默默地点点头。至今这左手上的刀疤还清晰可见。
最累人的是农村“双抢”时节,牛都要犁田到天黑。幼小的我牵着牛,走进黑咕隆咚的牛棚摸拴牛桩。牛棚里臭气熏天,蚊子多得嗡嗡响。我慢慢摸索着把牛拴好出了门就往家里跑;秋天,“双抢”结束了,闲下的时节,我把牛放在山上,小伙伴们在野地里摘了豆角、抠来山芋、拔来萝卜,码起灶台进行野炊,觉得这样的乡野生活很有意义。十几个顽童吃过野餐后,有的在掷石子,有的在搭墙鳖、有的用泥巴狂跑、有的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直至夜幕降临,才各自牵着牛回村。
70年代初,放下牛绳我已经到了16岁,终于高高兴兴背起书包上学了。那时能读书了,也非常得快乐。条件虽差点,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由于我年龄大读一年级感觉不好意思,这时得到了启蒙老师黄远金大力帮助,他一生热衷于教学工作,又是个热心人,要我报一二年级放在一起读,日夜给我补课,并细心指导我做作业。白天完成不了的作业晚上去他家进行补课、做作业。经过几个春夏秋冬的不懈努力,连拉带拽,照常升级。三四年级又是放在一起读,起五更睡半夜,日夜奋战,然后又升上小学五年级。就这样小学只读了三年就参加升初中考试,功夫不负苦心人,幸运的是我被录取了。
考进了初中后,每天上学来回要走十几里的泥泞小路去集镇上,遇到下雨天,家里买不起胶靴,就赤脚上学,有时脚被锋利的荆刺刺得鲜血直流,顾不了痛,还是继续奔跑。早上来不及吃饭,就拿两个红薯边走边吃。中学读书阶段,生活还是清苦,青黄不接的三四月,每家领到一些红薯片,伴着野菜、稀饭度过那段时光。到了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天中午还和同学打一小时篮球比赛;有时几个班级一道,抬着粪桶去农场劳动,这也是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学校开午饭的时间到了,饿急了的孩子们,打上一碗白米饭,五分钱的小白菜烧豆腐,也不挑三拣四,一碗饭就很快下肚了。由于活动量大,下午放学回到家里,肚子饿得咕咕叫,把书包一放,立即把锅巴团搬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在中学学习阶段,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可以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看,遇到好的名著,借回家,废寝忘食地读起来。作业不会做就到处请教老师、请教成绩好的同学。到了高中,由于我不断努力,表现也很好,班主任老师要我任班长。班长这个名称在我人生中第一次觉得是小“干部”,天天喊起立,喊坐下。还要处处起先锋作用,安排班级的日常事务,如:安排扫地、出黑板报、开班会、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去农场劳动、开展学校大扫除、清明扫墓、体育运动会等等。
在读书时间里,还为家乡的左邻右舍带舌簧小喇叭到街上修,还给村民在街上打点灯的煤油,给年龄大的长辈买蒲包干、药膏等等力所能及的事。那时在生产队,都捆绑在一起做农活记工分,村民没时间上街,只要想买的东西我都给他们代买回来。
在党的改革春风吹拂下,国家在教育上作了改革,1978年改到秋季毕业,我正好在读高二(那时高中只读两年)改到下半年毕业就多读半年书。多读书是好事,能补我每门功课的不足。就在高中阶段,我有着胸怀大志,要报效祖国的决心。写了不少文章在校刊刊发,每天除了上课,还借了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童年》等熬夜读。通过奋发读书,我的知识面宽了,懂得了诸多生活道理,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在学校在家乡都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和很好的印象。
1978年7月,青春焕发的我已经21岁。我满怀信心,怀揣多年美好的梦想,参加了高考。那年高考,天气十分的炎热,虽成绩不是那么好,但热情很高,就似参加百米赛的运动员,奋力一搏。考试的那天,热得裤子粘在板凳上拽都拽不下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考试成绩下来,名落孙山。这时我落榜不落志,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回到家乡,在家里呆了20多天,看看小说,也静心想了很多。想下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才能发挥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党和国家做些贡献。这时正好大队小学缺代课教师,经恩师黄远金推荐,大队党支部书记、学校校长同意我当上了民办代课教师。教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我也十分喜爱。上班后,在业务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每天认真备课,批改学生作业。给做错了作业的学生安排课外时间订正。放学后,有少数学生背课文拖拉,就用课余时间陪他们背。晚上有时还要代扫盲班的课,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了学生和家长。
经过两年多的辛勤教学,我所教的班级,教的学科,在全镇统考中都名列前茅。这时正好学校老校长调走了,上级教委和村支部商量,要我任学校校长。肩上的担子重了,我就更加努力学习,报名参加宣城师范函授班学习,三年学习,参加统一毕业考试,合格后统一颁发了毕业证书。我也参加了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顺利拿到了证书。学习学校如何管理,怎样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听取了教育行家的指导,也看了相关方面的书籍。还要为怎样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掏空心思去组织老师对每个班级听课、座谈,提出优缺点。还组织全校教师去教学水平高的学校听课、取经。
自己已经26岁了,周围的青年22-23岁大多结婚生子,在父母的催促下,我也想找个心仪的姑娘结婚。可是家里条件不好,当时家里七口人住三间80多平方的草房,老大一间,我住一间。父母住在厨房边的小草棚里。在婚姻上,人各有志,有的爱财,有的爱人。邻村有一位姑娘不嫌贫爱富,看我人长得还算标致,也有文人气息,她愿意和我结为百年之好,经人简单搓合,她立即同意了。第二年我们就在一间草房里结婚、生子。有了家庭负担,我既要教书,还要种国家改革后分到的三亩多责任田。撒种、犁田、插秧、收割样样都会。妻子很懂事理,看我忙不过来,主动给我分担家里事,让我安心在学校工作。我还利用寒假、星期天,有幸参加过西山河、螃蟹矶、漳河、横山河等多次冬修水利大会战。挑圩中家里烧了肉烧咸菜,带了一罐子,有时一个星期都不能回家,一餐两碗饭吃得津津有味。有时队里也买些菜,大家在一起开伙。亲身体验了劳动人民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这也是一生中十分难得的好素材。
在每年全镇统一考试中,我们学校1-5年级,考试成绩都排在上中等位置。对考试排在全镇前三名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镇教委召开表彰大会,颁发奖金和证书。
时光匆匆到了1987年4月,党和国家对民办代课教师深切关怀,上面来了文件,民办代课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我很幸运参加了这一年的转正统一考试,这次只有11个转为公办教师名额,我考试考核总成绩名列全县第六名。宣布转正的那天,我的教师性质改变了,我从内心感到高兴。全校教师来祝贺,我请他们吃饭、喝酒划拳热闹到深夜。我喝了点酒,头很晕,但是心里知道,这一生我终于跳出农门了。大家也觉得这是学校的荣耀,也是给所有民办代课教师带来转正的无限希望……
转为公办教师后,户口转为非农户口,派出所发了户口本,粮站发了供应粮油的红本本,我自己也觉得十分光彩,从心灵深处说,没有辜负父母的多年辛勤培养和殷切希望……
世事都是难以预料的,正当我在教育岗位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当地政府机关需要选拔一位能写材料搞宣传工作的人员。组织上找我谈话,说要调我去机关工作。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毕竟在这里工作了十四年,对同事、学生及家长都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作为一名党员,组织上的安排,必须无条件服从。告别教师岗位的那天,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师生们依依不舍地和我挥手告别……
到了政府机关后,事情也是很多的,除了负责宣传材料的撰写,还要兼任党委秘书。组织撰写各类会议、工作材料,忙得不亦乐乎!我像一只健壮的牛,在农人的鞭下不停地奔跑,那时候年轻精力也旺盛,累了打个盹醒了再干,心里也觉得高兴。年纪轻入了党,还想进步,处处冲锋在前,毫不退缩。
年轻能干,得到领导赏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之后我被调到高安乡,走上党政班子岗位,又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我就暗暗给自己下了一个目标,首先要熟悉从事的工作,然后要对全乡地形地貌进行了解熟悉,对乡村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对农民群众熟悉。几年后很快胜任了我分管的工作,后组织安排又调到繁阳镇、新港镇工作。工作中结识了很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对当地风土人情、故事、古迹颇有了解,丰富了自己。经历了很多,了解了很多。看到了人的善与恶、美与丑、权与利、争与斗。做了很多笔记,内涵深刻,坐下来翻翻觉得耐人寻味。
受党教育几十年,党的根本宗旨牢记在心。我退休了,但应该发挥余热,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总结人的一生,觉得应该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为官。人生的路上不管贫穷富贵,职务大小,不管聪明愚钝,许多事还是看淡为上。人生如浮云。这一路走来,虽有许多坎坷,也有赞美的歌声伴在左右……
查日云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刘佳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