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马兰香
2023-02-27 14:51:20
皖南春季的田野,是一方斑斓迷人的天地。
油菜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成片成片摄人心魄的金黄摇曳欢舞,醉了春风,晕了云彩。紫白相间的萝卜花,一丛丛、一列列,在茫茫灿黄中探出身子,优雅不凡。纯白的碎米荠,淡雅的紫云英,还有用识花君都难以识别的遍布山野的“满天星”也恣意绽放,那点点的黄,星星的蓝,艳艳的紫,一股脑钻进眼里,扑入心底,都在宣告春天的到来。
春色来袭,让你毫无防备,无处逃遁。
“爸爸,你踩着马兰了,快让开!”小儿左手提袋,右手持剪,焦急地大喊。这才发觉,营造这满园春光的还有脚下这一簇簇并不起眼的新绿。
马兰,我认得。小时候,外婆领着我,左手提篮,右手持剪,在春天里四处寻觅它的踪迹。每当发现个头大,连成片的马兰时,我就会欢呼雀跃,大喊外婆来看。日头西下,满载而归,餐桌上就会增添一道充满乡野气息的美味。吃完马兰拌饭,再听着马兰姑娘的故事,心满意足沉沉进入梦乡。
“爸爸,你也快采,晚上我们就有马兰吃了。”我蹲下身子,仔细打量起脚下的马兰来。
马兰,本草纲目称之为“紫菊”,“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故名。” 马兰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它分布很广,不同地区称呼也不同,福建广东通称田边菊,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通称泥鳅菜,云南称蓑衣莲,长江中下游地区称马兰。
马兰生命力顽强,耐旱又耐涝,菜园、农田、路旁均可见其踪迹。马兰可作药用,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的疗效。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被当做春季时蔬吃到了肚子里。
早春伊始,马兰开始发芽生长,在田埂上露出了头,俗称“马兰头”。这时,三五成群采拾马兰的采鲜人便频频出现在田野阡陌。饥荒时可以裹腹,闲暇时可作游乐,青睐马兰的人始终络绎不绝。
嫩鲜的马兰从田埂上被带回了家,如何吃就成了该考虑的事了。记忆里,外婆的做法通常有三种,清炒、凉拌、炒鸡蛋。
清炒马兰头最简单常见,也是外婆常做的吃法。摘除老茎,洗净,焯水除涩。猪油下锅,至七八成热,先下蒜瓣爆香,喜食辣者可放少许干辣椒。稍后马兰头下锅,翻炒稍许,即可出锅,一盘色香俱全的春鲜就完成了。
马兰头炒鸡蛋则多一道工序。将焯水后的马兰头挤干揉成团,剁碎,打入鸡蛋搅拌均匀,放入调料以备。待锅内蒜香扑鼻,缓缓倒入,小心翻炒,蛋汁收干后出锅。马兰和蛋的香味互相缠绕在舌尖,层次丰富,比清炒更有滋味。
凉拌马兰头看似简单,其实不比清炒省事。要准备豆干切丁,有条件还可添加冬笋切丁。皖南的茶干柔韧香醇,野生冬笋鲜嫩不涩,是上好的辅料。将切丁先下锅翻炒,再将焯水剁碎的马兰头倒入,添加调料翻炒出锅。淋上几滴小磨麻油,馋的口水直流。
虽说凉拌和炒鸡蛋都额外加了料,但我还是喜欢清炒。清炒完整保留了马兰的原味和清香,更接近阡陌自然。
小儿将他的劳动成果上缴,在饭桌前坐好,翘首以待。
清炒马兰头上桌,汤汁明亮,丛丛深绿之上,气雾袅袅。夹起一筷,小心送入口中,稍涩微苦,淡淡清香包裹,弥散入腹扑鼻,令人身心愉悦。这香气让我感觉到春天温暖的呼吸,想起了外婆,想起了马兰姑娘。
马兰是春天的馈赠,我祈盼自然无恙,生活芬芳。孩子有快乐的记忆,我也能时常梦回童年。
叶荣荣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