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一路走来

2022-12-19 08:26:28

今年是现行中国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也是我与法律结下不解之缘的第24年。回望一路走来的法律求索之路,我思绪万千。我想如果我要写一篇纪念的文章,一定是围绕我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来写,这样才会更贴切、更亲切。

知法

上个世纪末,大专毕业的我被人事局分配到县里唯一的一家国资律师事务所工作。当时国资律师事务所还属于事业单位。市区未分配工作的同学们都羡慕我有了一份体面又稳定的工作。然而进了所里,才倍感压力。所里六个工作人员,除了我,其他人都有律师资格,都是执业律师。我被安排从事所里的出纳会计及统计工作。工作岗位性质不同,工作收入也相差甚大,律师们除了有每月的基础工资,年终还能根据各自办案的数量再另行提成。刚工作的前几个月,我无法辨别民事、刑事、行政、非诉讼案件,对案件登记、统计及律师收费项目的开票也往往错漏百出。这使一向自信的我,苦闷不已。后来所里的同事提议我和他们一起自学法律本科,今后也考个律师证。对啊,我也可以考律师证啊。律师,多么光鲜亮丽的职业,无官位,无权势,却能以自己的雄辩才能立于威严、庄重的法庭与公诉人唇枪舌战,用特殊的武器——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使人明辨是非、为民惩恶扬善,想着就热血沸腾。于是我借来了他们考试的法律书籍。《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几本书浏览下来,我一头雾水,高难度的法律专有名词让我望而却步,一时间我无所适从。好在所里的主任知道了我的难处。一天,他给了我一本宪法书,并对我说,想学好法律,要从宪法开始。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根本。任何一部法律都是以宪法为基础而制定的。宪法是法律这棵大树的根,其他的法律都是宪法这棵树的枝干、树叶。从根基开始学法,才会将法律学透学精。主任的话给了我信心,我便从宪法起步,从基础的法律开始,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法律职业求索之旅。

学法

2008年是我人生中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以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我终于可以成为律师了。律师的这个梦,从踏入律所开始到实现我用了十年的时间。十年间,我从自学法律专科到本科再到通过法考,历经了挫折、恐惧、困惑、无助,更曾无数次幻想待到胜利的那天毅然转身前往大都市,留给世人一个永不回头的背影。但是我用了十年时间才完成这个转身动作,由于时间拖得太久,我已不能那么潇洒而干脆地转身离去了。我留下了,我还要继续留在县城的律所开启我的律师职业生涯。我想,也许老天就是要用十年时间让我学会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吧,好在我依然是那个执着而傻气的女孩。

记得参加考试的那些年,很多朋友和我聊天时都问我为什么要重新开始一个新的专业、开始一段漫长的学习、挑战一个高难的职业。我想了很长时间,并不确定地回答他们,也许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能够更自由一点。

自由,宪法保障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写到这里,我不禁又叩问了自己,我不甘于平庸、贫穷、无知和被忽视,我也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当我做出一个决定,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之前,我是否认真地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所追求的东西,是否真的能帮助我找到所需要的幸福和自由?

而现在,我终于能准确并肯定地给出答案,当初走上法考之路,终于使自己向着所向往的幸福和自由更近了一步。

信法

做律师是源于梦想,而选择做公益律师则是出于对这个事业的热爱。

在做了几年社会律师后,得知县司法局缺少专职法律援助律师,我便毛遂自荐申请加入法律援助,之后我进入司法局成为一名专职的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工作。这份工作充满着艰辛,受援人的每一个眼神都是一个沉重的托付,受援人的每一个案子都是一道难关。但最扎心的就是遇上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对援助律师工作的偏见与误解。那年,一起震撼小城的故意杀人案,单位指派我为杀人犯提供援助辩护。案件中的被告人用焚烧方式残忍杀害了一名十岁男孩及其母亲,民愤极大。在法庭辩护中,受害人的亲属恶狠狠地指着我说“你也是母亲,你也有小孩”,而另一位亲属则插话“有小孩,你也会断子绝孙……”庭审过后,受害人亲属近二十余人纠集成群围堵法庭大门,不让我出去。最后,在法警的保护下我才得以脱身。坐在护送的警车上,委屈的我潸然泪下。是的,作为母亲,我理解他们的感情世界、不幸遭遇,可作为律师,我却不能因同情理解而放弃我的职责,提出被告有减轻罪行的情节及适用的法律,而这也是我对被告人作为一个公民的生命负责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忍字当头,冷心思理。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之后的工作中,当再遇上职责和感情发生矛盾不能两全时,我便暗暗地对自己说——忍。

用法

转眼间,我做法律援助工作已经十余年了。这么多年,没有鲜花、没有喝彩,但是在许多援助案件办理结束后,我都可以收获受援人真心实意的诚挚感谢。然而,就是那些发自肺腑的一声感谢便能带给我心满意足和内心从容。

不久前,一位瘦骨嶙峋的妇女满脸愁容来我们单位寻求帮助。详细了解情况后,才得知这名叶姓妇女是家暴的受害者。叶女患有肢体残疾,生完孩子后,更是体弱多病,无法工作。丈夫因生活的压力,长期酒后对其施以毒手。身心俱疲的叶女多处求助无门,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找法律援助。于是,我加紧为她收集了证据材料,又代理她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并同时为她提起了离婚诉讼。叶女遭受家暴以来,始终感到孤立无援,而自从我接手了她的案子,她便经常出没我的办公室,向我倾诉。整个诉讼期间,我耐心地和叶女谈子女、谈生活,我满腔的真诚和温情带给了她心灵的安慰和力量,使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最终,法院支持了叶女的诉求,做出了离婚的判决。接到离婚判决书的那天,叶女欣慰地对我说:“好律师,你不仅帮助我脱离了苦海,你还陪我度过了人生中这段艰难的日子,我由衷地感谢你。”

如果保障诉讼的利益和结果是衡量律师成功的标准,那么用真挚和诚信陪伴当事人走过人生中那段艰难的诉讼历程,使他们感到不再孤独,不再无助,有一双值得信赖的手握紧他们,有一张坚强有力的肩膀给他们依靠,一定就是律师执业和服务的最高境界。

电影《无问西东》里主人公的一段话值得人深思——这个世界上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我想如果司法的所有工作者都能从心底给出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那我们的人民群众一定能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1963年8月23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那一次有二十万民众参加的,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民权运动集会上大声疾呼:“我有一个梦想……”,他们梦想平等,梦想自由,梦想与白人如兄弟姐妹一般携起手来。而此时的我又梦想什么呢?

我梦想中国的律师制度更加大跨步地向前发展,梦想我们的国家通过对司法个案的公正处置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深熔铸于民众的心中!

彭 彦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