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 田
2022-11-28 09:09:00
农耕时代,犁是农户家不可缺少的农具。犁是耕翻板田,犁松土地,开耕荒地的利剑。它是农耕时代的重要生产工具。自从发明了犁,替代石器,刀耕火种,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又向文明社会迈进,延伸。
犁的使用,耕地面积逐年扩大,耕种速度加快,生产效率提高,粮食产量提高,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
我曾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耕生产来临之际,父亲总是把自己家的那张犁上的犁铧、犁托、犁轭、犁镜等都检查一遍。如果发现哪里有问题或者有损坏的地方,便立即修理,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认真仔细的人。
那时看到父亲卷着裤脚管,赤着双脚,撸着袖子,左肩扛着一张犁,左手牵着牛绳,右手拿着一根细竹棍,牛在前人在后,赶着牛向鸟塘坝田野走去。父亲赶着牛来到2亩3分田里放下扛在肩上的犁,站在田埂东头点燃一支香烟,看到这块田左边田埂是一条直线,右边是一条曲弯线,形如挂在天空半圆的月亮。
父亲先从左边田埂直线旁边耕起,他先把犁铧插在土里,轭驾套在牛脖肩上,左手牵着绳,拿着细棍子,右手扶着犁杖柄,如船夫掌舵手,绳子向左拉牛就像左边偏,绳子向右拉牛就像右偏,绳子拉直线牛犁直线,牛绳子是调控牛走向的。土耕得深浅是右手扶握着犁柄掌控的,要想耕深一点犁柄略微提一点,犁铧自然向下一点。要想耕浅犁柄略微向下压一点犁铧自然向上翘一点。
我家这头公牛,只要父亲把轭往它颈肩一架,它就老老实实地整装出发。父亲命令道:“切纳。”它就使劲躬身蹬腿拉着犁耕田。从田埂这头犁到田埂那头,父亲喊道:啾,吁,转身。再调皮的牛,只要经过我父亲对它进行训练,只要犁轭往牛身上一架,扬起鞭子往空中一甩“啪啪”地响。唉,它就被我父亲驯服了。父亲牵牛耕田,做到精耕细作。村里人称他是驾牛耕田的老把式。
记得有一次中午去放牛,走到田里看到父亲赶牛耕过的一垄垄翻过来的土块如盖在屋顶上一垄垄瓦块似的整齐地摆放。
18岁那一年,父亲教我驾犁赶牛耕田。他说:“要听着脚底下,硬性的,那是刚才没有犁着的一绺间子,还是去年的老土,赶快用脚踹一脚,下一圈犁到这里的时候再张一犁,泥间子就化了,犁好了,别老急着上田埂,得打一圈反犁,就是反向贴着田埂边下面小心地再犁它一圈,一块地就不会漏犁了。”犁板田一般犁两遍,土块变细松。
犁田看上去是粗活,实际上是技术活,犁深了牛拉不动,犁浅了对于种庄稼不利,要犁得适当不浅不深。有的外行犁田,犁的平衡度掌握不稳,牛拉不动就用鞭子狠狠地抽打,牛吓得只好埋头、躬身、蹬腿,猛使劲要么绳子断了,要么牛累得喘粗气,要么累得全身毛发湿透,要么牛身子摔倒,外行千万使不得。
父亲说:“松软沙土地和水浸泡的烂泥田,土质松软,牛犁得轻快,板田牛犁得要累一些,犁速度慢些。”过去我们新屋村有犁有耕牛的只有几家,大多数人家要么有牛没犁,要么有犁没牛,要么既没有牛也没有犁。我记得那时候,每当到了春耕生产忙的时候,父亲总是把自家的犁和牛让给别人家先耕种,最后自家再耕种。母亲有时候埋怨父亲说,自己家里的困难埋在心里不说,总是想着别人家的困难,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说,乡里乡亲的,人家家里有困难找上门来总得给人家解决啊。同心同德,才能渡过难关啊。
生活在中国这块广袤土地上的老百姓,世世代代牛拉犁耕,开荒种地收获粮食。人们利用牛拉犁耕耕种方式,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有过艰辛,有过温暖,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文明,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随着时间的沧桑变迁,牛拉犁耕随着时光在消失。原来以家庭承包土地,以个体户经营耕种方式,转变为所有个体户承包的责任田转交集中给种粮大户承包耕种。种粮大户以农业现代化管理模式,有大型拖拉机耕种,有插秧机插秧,有收割机割稻子,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现代化代替了人的劳动力,使一大批人力解放出来,投入城市各行各业中去。
虽然,现在我们村不用牛拉犁耕了,全部是机械化耕种了,但是让犁给人家先耕的互助精神至今仍在我们村保留着。
章东林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