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故园柿红

2022-10-10 09:58:13

金秋时节,步入郊外,远远望见山坡上一片柿红,小小的柿子,亮晶晶的泛着光,就像一盏盏扑闪的灯笼,格外地引人注目。

孩提时,我居乡下,家中庭院就长着一棵高大的柿树。年年深秋时节,鼓鼓圆圆的柿子个个都像喝醉了酒似的,仰着小红脸儿,在碧绿的枝叶间招摇着,煞是好看。每到此时,父亲都会肩扛长梯,身背箩筐,爬上高高的柿子树,为我采摘柿子。红红的柿子皮薄汁多,轻吮一口,香甜极了。每次采摘完柿子,父亲总会把又大又红的柿子留给我,而他和母亲却借口胃不好,总是把属于他们的那份,最终都让给我分享。

在我的印象里,家中的柿子除了留一小部分食用外,大部分都会被拿去交易以贴补家用。为了能换一个好价钱,父母常常会选一个赶集日,天麻麻亮时就起来,然后背着柿子就出发了。深秋崎岖的山路上,鲜有行人,只有父母弯腰躬背结伴同行的身影。走累了,父母就会停下来歇歇脚,但不管再累再饿,他们从来也舍不得吃筐里的一个柿子。而卖完了柿子后,父母也仅是在集市上吃碗清汤寡水的面条,但给我却总是买些书籍纸笔等学习用品,每次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上初中时,我已长得高高大大了,到收柿子时节,便嚷着要帮父亲摘柿子,好几次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父亲最终还是答应了。但他说我性子急,怕我上高空有闪失,只让我在树上帮他扶扶楼梯,接接筐什么的。那年,父亲虽然年岁也不小了,但身手依然敏捷如初,经他采摘的柿子,很少有破损的。更让我不解的是,父亲每年摘柿子,总会留些顶部的不摘,他笑笑说:“高处不胜寒,再说,留几个红柿子给鸟雀吃,不仅是积福,也能为整个家庭带来好运。”果然,父亲的善举有了回报,第二年,有几只喜鹊看中了家中这棵柿树,在高高的树干上搭起了窝,每天叽叽喳喳地叫着,那悦耳的欢鸣大大丰富了我们一家的乡村生活,也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令人惋惜的是,我上大学那年,家中的这棵柿树竟遭了虫灾,无论父亲怎么喷药施救,也没能挽回它的生命。为此,父亲一下憔悴了不少,只到第二年开春,他重新栽上一棵柿子树,久违的笑颜才绽放在他饱经风霜的脸颊上。功夫不负苦心人,父亲的努力没有白废,第五年,这棵柿树终于挂果了。为了让我尝到鲜,父亲在柿子刚刚泛红时就摘了下来,然后让母亲削了皮,做成柿饼,寄来让我品尝。每当夜读饥肠辘辘时,母亲做的柿饼就成了那时最美的夜宵,不仅充了饥,而且还解了困,每每让我在灯下苦读到很晚,都毫无倦意。

今又金秋。前几天,通过绿色的邮路,又收到了父母从家乡寄来的柿饼。轻咬一口,那种悠悠的甜香,那种故园特有的风味,久久在齿颊里萦绕,于是,暌违已久的亲情和乡情,再一次溢满着心房,依然是那么的温暖。

刘小兵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