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夏日絮语

2022-06-20 10:13:33

  夏至,是值得纪念的。在家乡,到了夏至,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值得庆祝的习俗。

  农历五月间的夏至,也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夏至吃凉面的习俗如今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具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

  在民间,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会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戴。按照北方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而西北的吃食却大不相同。有些地区因夏至与端午相靠极近,因此有了夏至吃粽子的习惯。在陕西,此日家家都要食粽,并且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来保证今年的丰收与富足。而在南方,虽然也是吃面食,但是和北方又大不相同。大部分农家人都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夏季炎热与干燥并存,在享受夏日美好的同时,也不可忘记自身的饮食健康。夏至中的“至”有极点的意思。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易经姤卦,为五月卦,一阴起于下(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孚夏至之时令。阳气虽盛已经失势,阴长阳消之象。

  中医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苦夏”。而且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这一天,空气里散发着微微的热意,柳树上蝉开始鸣叫。传统民谚说:“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里,鹿角成熟了,可以让人分解下来;蝉也开始尽职尽责地鸣叫起来。半夏和木槿都要开花了,这让夏至和花木繁盛的春天有了对比和呼应,夏天并不仅仅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花开的季节。夏至之后,盛开的不仅有木槿,合欢、紫薇、玉簪等等也都会相继盛开。

  夏至的日子里,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美轮美奂。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坐在草坪上,这时,梅花鹿摇晃着它美丽的犄角从远处向你奔跑而来,蝉在树叶间鸣叫,草地上还有那些绚烂的夏花在争奇斗艳,这可谓是一副美丽的夏至风景图,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驻足不行,流连忘返。

  夕阳西照,鸟雀唧唧喳喳,送走了一天的最后一丝阳光。当新月升起,凉爽随之来到,这是夏至的第一崭新月,那么美,让人即使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月光的温柔抚摸,也能想到月亮的美轮美奂。街边的路灯渐渐熄灭,清风微拂过我的脸颊,在夏至的日子里,我们渐渐进入了一个甜甜的梦乡。

  管淑平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