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端午“食”光滋味长

2022-06-06 10:12:23

  在这榴花欲燃、艾草萋萋、菖蒲葳蕤的初夏时节,又到了“五色新丝缠角粽”的端午时分,在物质丰富至极的今日,人们似乎更愿意在美食上变换花样,让这些承接古风的节日,吃出一种盎然新意来。朋友芯发来微信,让我去品尝她跟着抖音学做的竹筒粽子,节日有朋邀约尝鲜,我自是悠哉乐哉欣然前往。

  轻汗微微赶至友人家,只见她给门楣上悬挂着几株艾草、菖蒲和大蒜头这端午的“吉祥三宝”,缕缕艾香沁入鼻翼,我不由得嫣然一笑,她下巴一扬道:“咋样,像个过节样吧!在《荆楚岁时记》里可是有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早上去菜场,看到一位乡下老伯在卖,我也给你备了一份呢!”我不由得嘴角莞尔,想不到平日里时尚前卫的她,骨子里竟还保有这份浓浓的节日仪式感。

  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间飘来的粽子香,我调侃道:“想不到才女对美食也有这般的才华与灵气。”朋友刚上小学的女儿欢欢正握着手机玩“手游”,那痴迷劲儿,连跟我打招呼都目不转“机”,我着实为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担忧,看她玩得正“嗨”,我随手从包里拿出五彩丝线和香草卡纸,欢欢好奇地凑了过来,看我手指三绕四缠间,就做出一个靓丽精致的粽形香囊,我嵌入她胸前的纽扣上,她爱不释手,随即将手机搁置一边,兴致浓浓地让我教她做香囊。

  一阵竹米的清香氤氲而来,友人端着盘子,妙曼地来了一个凌波微步,就从厨房翩然而至。我和欢欢眼前一亮,只见一个个形如冰棒的竹筒粽子,冒着袅袅热气,淡雅清香地呈于眼前,真是“竹筒飘香,与粽不同”,这极具少数民族风味的特色美食,撩拨得我口舌生津,一个个馋虫不安分地在味蕾上翻筋斗。欢欢也急不可耐地从粽子的一端拿起竹签,正欲沾白糖吃,我立刻拿起一罐蜂蜜,在粽子上涂抹均匀,友人讶异,还有这奇葩吃法?我递与欢欢品尝,果然她轻咬一口,就惊呼:“好吃,太香了……”一口咬下去,满嘴的软糯香甜,我不由赞道:“能与这美食PK的,只有我家乡的甑糕了。”母女俩来了兴致,都想知道 “甑糕”为何物!

  家乡的端午,人们更倾心的美食是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甑糕,制作时需要一种叫做甄的特殊器具。听爷爷说,非甄是难以地道的做出那种糕味的,其制作工序极为考究,需用浸泡好的糯米、红枣、芸豆为原料,蒸时要层层叠放,要用慢火蒸七、八个小时。儿时每到端午,当听到巷子里一声悠长的吆喝:“卖甑糕咧!”少顷,我们拿着家里的麦子谷子,像脚底抹油般跑去换甑糕。那色泽鲜润,绵软粘甜的甑糕,用筷子搛上一口,枣香豆香伴着米香,童年的我,觉得那是最挑动人味蕾的美味。

  友人招了招手,于是,我们一起步入欢欢的房间,她将与我一起完成的香囊,像叠罗汉般一个个串起来悬于卡通挂钩上,阳光撒在流苏上,炫目靓丽。书桌上,一个摊开的作文本上写着一个标题《端午食粽之趣》。我抬眸望向阳台,一盆玛格丽特花如彩蝶般缀满枝间,阳光下惊艳绝尘宛若仙苑奇葩,生活的妙曼静美,其实就隐于这些不经意的细微处。

  李仙云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