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端午节
2022-06-06 10:12:24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也许是因为童年时看到的世界都是绚丽的,也许是因为盛夏的色彩本来就是明艳的,临近端午,总会想起儿时过节的情景。那时的端午节在我记忆里,是五彩缤纷的。
莹白的糯米是端午的序曲。端午快到时,奶奶就会拿出大铝盆泡包粽子用的糯米。白花花的糯米浸泡在水里,散发着迷人的清香。我最喜欢吃奶奶做的蜂蜜凉粽子,不包馅,全用糯米制成菱角的样子,小巧玲珑,莹白如玉。吃的时候用丝线割成小片,浇上蜂蜜或者桂花酱,冰凉韧甜,沁人心脾。
碧绿的艾叶是端午的标志。端午节前,最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去摘艾叶。借着帮大人干活的名头去野地里追蝴蝶、捉蚂蚱、采野花,直到傍晚才急急忙忙薅来艾叶把小篮子装满。回到家,妈妈选几枝粗壮的艾叶悬在门上,剩下的晒干做成香包给我们挂在衣襟上,药香味弥漫着整个夏天。
金灿灿的咸蛋黄是端午专属的美味。老家的小县城,河流极少且浅,农家甚少养鸭,鸭蛋算是稀罕物。小时候读汪曾祺的美文,看到对高邮咸鸭蛋的描写,馋得口水横流。我的一位舅公在省城开干货铺子,端午节总会来我家送点粽子、干果,还有一网兜咸鸭蛋。我极喜欢这位舅公,因为他和蔼慈祥,也因为他来之后的一周,每晚饭桌上总会有一两颗对半剖开,流着油的咸鸭蛋让我一饱口福。
紫黑的桑葚也是端午甜蜜的回忆。小时候家附近有一个废厂房,院墙边种着一棵特别高大的桑树。端午前后,葱茏的枝叶间缀满了圆滚滚、肥嘟嘟的桑葚,吸引着我们在树下张望。看厂房的老爷爷看到,总会慷慨地折下几枝缀满桑葚的枝条送给我们。熟透的桑葚紫得发黑,清甜软香的口感让人吃得停不下来,直到牙齿、舌头、嘴唇全部染黑。老爷爷的友善和桑葚的香甜,为我们童年的端午增添了丝丝蜜意,直到现在想起,仍觉余甘萦绕心头。
端午必不可少的还有五彩的手绳。妈妈们把五色丝线搓成一股,连同爱与期盼编成手绳戴在孩子的腕上,这是童年最珍贵的装饰了。现在的我们早已长大,拥有了镶嵌珍珠、钻石的手链,却仍止不住地思念童年那饱含爱意的五彩丝线。
如今的端午,比以前简单得多,抽真空的粽子摆满超市的货架,不用再费力去包,艾草也能在菜市场买到。但我却念念不忘奶奶手里雪白的糯米,野地里大片碧绿的艾叶,舅公带来的金灿灿的咸蛋黄,爸爸在火红的石榴花下吟诗,老爷爷笑呵呵地为我们折下桑葚,小伙伴们骄傲地比着谁的手绳好看。这些一起构成端午节缤纷的画面,泛着五彩的光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屈梦媛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