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溽夏,遁于清凉

2021-12-20 08:56:56

  今年早夏时节的一天,与黎明先生相遇于大街一隅,他淡淡地说,等几日,送一本书给我。无偿接受馈赠,尤其是书籍一类,一向尤为欢喜,是会毫不客气地笑纳的。在尽享先生慷慨馈赠心存喜悦之时,却又生出一串疑惑,什么样书,何人所著?

  隔了数日,就接到黎明先生的电话,约定于山城图书馆相会。立马丢下手中的活,欢欣地匆匆赶往。

  一看,目瞪口呆地傻傻地杵在那儿,竟然是先生自己的一本著作,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传)。面对闲适自得淡然处之的先生,手捧这装帧简约、淡雅、朴实,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沉甸甸的长篇大作,感慨万端,萌生出喜悦和钦佩的心绪。别人或出书或获奖,甚至还处于酝酿中,就大张旗鼓地炒作,声讯远播山水间。黎明先生却悄然无声地捧出皇皇巨著,这是怎样的一个行事低调谦谦君子。而先生对前辈、同行、后学者稍有成绩,却从不吝啬自己的文字,都一一极尽他的才情报以喝彩。

  在这个山城里,仰慕黎明先生由来已久,在认识他之前就仰慕他的文字,遣词用语空灵奇巧、清峭深幽。是生生地让人惊喜,这文章能这么地写,这些汉字能这么地组合运用,让心动让血脉贲张。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于冒出一个古怪的对之不恭的念头:外星人。后来,终于在他当时所谋生的单位里有幸谋上一面,左看右看,哈哈,这先生有鼻有眼与常人一般儿。这先生文字活能做的这般顶尖,那就是脑袋瓜子与人不一样。

  自与先生熟识后,缘于文字,就不断有了来往而相知相交,他低调谦逊从不恃才高傲,对我这个生性不是做文字料的,只能拿捏搬运粗活的人,总是彬彬有礼,一如熟知他的人称道:才情与学养兼济,品位雅正不俗。在不断地接触先生的文字时,也不断地让我心生羡慕心生嫉妒,从而一直仰视。

  那日,先生赠予书时,竟如一截木头墩子杵在那儿,傻傻地瞪着大眼。不是心存疑惑他的才情做不了这长篇大论的著作,只是一向对他的“勤奋”有些疑虑,先生的外观一直给人以“懒散”的面貌出现,谁知竟让人遭遇瞒天过海的“欺骗”,给予一个猝不及防的惊喜。

  这本书一打开,惊异地感觉到,在那字与字句与句间,似乎有几许佛教音乐,超然与淡然优雅与清丽飘逸出来,悠扬而清远。在这本手不释卷的书里,知晓了一个人如何通过努力、修养,能成一个大慈大悲大愿大爱的人;如何能从纷繁尘世,从“为利熙熙来,为名攘攘往”的人群中走出。“欲火熄灭,心便清了凉了。守住心中的那一片清凉,一动不动,世界也便不动;一心安定,世界也便安定;一心和谐,世界也便和谐……当得大自在,当心地至柔至和,当无上清凉。”

  弘一法师“已经看清了生死的真相……生便好好地生,一步步地生向真,生向善,生向美;死便静静地死,死得简,死得朴,死得彻。唯有生得好,生得真实、自在、充实、慈悲,才会死得安详、平静、随顺、美满……弘一法师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他的光正在照亮着我们,他的热正在暖和着我们,他的清凉正在洁净着我们。”

  ……

  不知多久没有读到这类太完美的书了,霎时失语。在这里让人重新认识到“博大精深、婉约蕴藉、意趣盎然”这些词汇,也就在这一刻顿悟,这就是我一直期待并念念于心的黎明先生他的文章他的著作。先生是以独特的视角关注民国的世情,民国的人情。以清新淡雅的文笔,在空灵曼妙的叙说中,传达出一份禅意的氤氲,透露出对本心的渴盼与呼唤,对灵性的忧虑与针砭,蕴涵着深深的禅意和无尽的哲思。

  先生对佛学、禅学极有造诣,国学功底厚实。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有着广博的学识,有着直言不讳心口如一难移的秉性。这正是先生具备了大气、才气、识见,才有了这部文字张力十足、才情飘逸四溢的著作。

  在这个百年未遇的溽热煎熬的炎夏,在阅读、欣赏、咀嚼、思考黎明先生皇皇巨著的过程,及以后数十个昼夜一直沉浸于书中而难以走出,整个人儿就时时随着弘一法师左右,追寻与回归,或去晨钟暮鼓鸣响的古寺,诵经念佛;或去梵音缭绕悠扬的经堂,讲律弘法。渐渐地心生大慈大悲大愿大爱。就在这个炎夏,是在黎明先生“文字里牵出的那些纤纤的细丝编织性灵的色彩和风情”下,掩卷沉思反复咀嚼着“从一个家境优裕、声色犬马的翩翩公子哥儿到毅然决然走出红尘、遁入空门成为一代大师,从绚烂至极归于平淡,青灯古佛,皈依自己的心路历程与灵性的蜕变与成长”的经历。竟然突破了酷暑重围,由书中性灵激情的文字所浸淫而慈润着,得到佛的无尽的包容、慈悲的关爱、智慧的指导,遁入一片清凉,而那片清凉直抵人心,安定漂泊的心灵……

  程自桥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