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铺民歌《山青了,水绿了》创作动意与感受
2021-10-25 15:26:40
今年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平铺镇文化站站长要我为平铺写一首民歌,深感勉为其难,未及时应承。我出生在平铺,工作在平铺,对平铺的地貌物产、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及发展变化比较熟悉,平铺的青山绿水哺育了我,平铺的父老乡亲教育了我,平铺人勤劳勇敢纯朴的特点和艰苦奋斗建设家乡的创业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不解之缘。直到九月初,偶发创作冲动,经过长达一个月时间的酝酿、创作与修改,终于将《山青了,水绿了》这首平铺民歌写成了。
一、创作动意
我在创作《山青了,水绿了》这首民歌时,始终围绕和贯穿“山青了、水绿了”这条主线,结合地方民俗风情和民歌风味,进行词与曲的创作,简要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民 歌《山青了,水绿了》真实地描述了平铺镇山山水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力求唱出平铺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赞美家乡的真情实感。同时重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大主题,真实地反映时代气息。(二)歌曲唱段起调歌门具有引领唱腔、规定调高及快慢速度的功能作用。选择了平铺山区具有代表性鸟类布谷鸟的叫声,且为一对雄雌鸟飞行时发出的互唤,音同呼唤人们快快“插棵”的催种禾苗的布谷声,而后表现出由一对变为多对布谷鸟欢快声音的特点,歌门尾声实现了由鸟的叫声转化为人的歌唱这一转换过渡,使整个歌门成为此首民歌编撰的主旋律。(三)歌词创作尽量铺垫平铺山水特色和地域民俗风情,通过对平铺自然山水风光的描绘和人文景观的赞颂,突显出平铺三牌桃园、五华山及岱湖公园周瑜点将台的亮点,充满平铺人无比热爱家乡、喜获丰收的真实情感和灵动气息。(四)曲调力求婉转悠扬,一唱三叹,韵律中既包含自然春风与改革春风吹拂的柔美、又富有蕴藏山乡水光景色自然流动的妩媚柔和。曲调重点突出地方非遗文化中的民俗唱腔和山歌味,传唱出具有平铺地方浓郁特色和气息的《十样景》《踩龙船》等民间小调。(五)衬词较多,最大限度地突显民间传唱的山歌魅力和打夯号子的呐喊声,烘托出平铺乡民桃园采摘(桃花节、冬桃节)、摇船采莲(采莲节)、撒网捕鱼修筑山塘水坝等劳动的场面和喜庆丰收(丰收节)的精神风貌。(六)歌曲采用男女对唱、齐唱与合唱的形式,尽量显现唱腔优美、节奏明快的特点,适合民间传唱和民俗表演,突显出典型的民俗文化风情和农耕气息。(七)歌曲采用“四四”节拍,歌唱时曲调反复跌宕、婉转悠扬,情感尽情抒发,尤适配上姑娘和小伙的群舞翩跹,舞步轻盈,潇洒飘逸,起伏缠绵的情态,声音更加显得恬美柔和,动听悦耳。(八)歌曲取为D调,曲速六五节拍,适合民间传唱和表演,表演时可根据演唱环境和自身音乐情愫及管弦伴奏等音响效果,适当提调或变调。(九) 此曲间奏有两处,一是在每段中间处,另一是每段结尾处,这两处的间奏主要是烘托歌曲的音乐形象与场景,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衔接、发展、过渡与转换起着完善与补充作用。前者为了突出唱词所要描述的背景,后者是为了衔接转换至歌曲的前奏歌门,形成歌曲旋律的自然过渡与唱词所要表达气势的连贯,而且演唱时突出的音区节奏明快、时值稳定的地方民歌特点。(十)结尾处词曲尽量达到大气豪迈的程度。第三段末,增添了两句唱词,进行反复,为了再次突出和加强气势,同时为整曲的结句作好气息调节与准备,最后采用和声男女齐唱的方式,使气息舒缓平稳上扬、情感呼之欲出升华达到高潮;使音乐伴奏气氛浓烈、表演场景宏大而收到最佳效果。
二、感受点滴
陋作虽已完成,但接下来由打谱调试、音乐伴奏到推广传唱,更是一个比较艰难和反复练唱的过程。这支歌我虽已唱会,但歌词创作很难做到曲尽其意,曲谱制作也很难达到音律完美的程度,此曲只是本人对民歌创作的初次尝试,有待于向专业作词谱曲的同仁学习。我感觉:写歌词虽说是难,但按词作曲则更难。要成功创作一首民歌,就必须要曲词协调统一、音韵相通;必须要做到牵词典雅、曲调优美;要突出时代感、弘扬主旋律;尤其要突显民俗风情、符合民歌味;更要开创新格调、拓展传唱性。这五个方面必须要有机融合,相互贯通,互为并用。方能推陈出新,以获成效。
总之,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都要把握以上几点要领,都要力求做到韵律与演唱的完美契合与统一;民歌创作与时代发展相同步;民歌创作与民间小调、非遗文化相并存。只要有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创作激情和作词作曲的娴熟技能,就能为促进和丰富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我们平铺的绿水青山和平铺人建设家乡的精神风貌得到传唱,便能唱出符合地域特色和具有平铺民俗风味的民歌来。
徐水金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