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

2021-10-25 15:26:41

  丰收之季——秋季,田野连片像海洋似的金黄色的稻田稻香飘飘。蓝天白云之下,一辆辆红色的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收割机一边吞进沉甸甸的稻谷,一边将稻草吐出,整齐划一地平铺在田野上。庄稼的主人则头戴草帽悠闲地行走在稻田里。

  我家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我第一次体会“稻花香里说丰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那时刚读初中,但是为了生存,也和其他同龄农村少年一样参加到田间劳动大军。

  暑假期间,正是抢割早稻,栽插双季晚稻的双抢季节。天还没亮,母亲就从我的甜梦中叫喊着我,还唠叨着,喊你起床,都喊几遍了!我勉强抬起好像压着一座山似的眼皮,极不情愿在嗓子眼里含糊地应了一声,又要迷迷糊糊地睡去,猛地挨了一巴掌。

  送给我这一巴掌的是父亲。巴掌打在屁股上并不重,甚至没有感觉到痛,却吓走了我的睡意,也打断了一个做的正美的梦。我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跟着父亲朝着家中稻田去割稻。

  凌晨,外面被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鸟儿还在树枝丫上栖息,一家人便匆匆忙忙往稻田赶,虽然“敌机”似的飞虫不断往身上侵袭,但我们顾不得驱赶蚊虫抓痒,拼命干农活。两三个小时后,那一亩饱满的稻穗勾着沉甸甸的身子,密匝匝地挤在稻田里,摆出一副亟待收割的架势的稻子刷刷地收割完了,此时旭日才刚刚东升。父亲仔细看下已脱过谷的稻草,严肃地说:“怎么还有这么多的稻子没有打下来!”因为天没有亮,月色又不好,根本看不清稻谷是否脱干净了。虽然没打下来的稻子不多,即使父亲不责怪,我们心里也很难过,总归是辛勤劳动的果成,未打干净确实是很可惜。

  听到责骂声的邻田周大伯走过来,边递根烟给我父亲边仔细看了未打下来的稻子,微笑着说:“都是些青绿色的瘪壳稻,即使打下来也碾不出米。你家的稻子今年长得这么好,也不会缺粮食吃了。”

  父亲听大伯这么一夸奖,也心平气和多了,“比不上呢,平时施肥,防治病虫害,还都在你指导下,不然我的稻子哪有这么好呢!”

  大伯谦虚地说:“主要是你肯学技术,尤其是你栽了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大幅度提高,你家才不缺粮食了。”

  清晨凉风一阵阵,传来芬芳稻谷香。父亲望着沉甸甸的稻子,笑着说:“也真奇怪,土地没增加一分一毫,劳动力也没有多一个,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粮食就够吃了,你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周大伯吸了口烟,笑着说:“农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开始有许多人想不通,以为又回到过去一家一户的分田单干了。后来才发现这样担心多余的,要是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还是在生产队吃‘大锅饭’还是饿肚子。这个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真好,老百姓都赞不绝口。”

  田野里又响起了“隆隆”的打稻机声,父亲丢掉香烟蒂,催我们继续割稻子。不知不觉太阳升上天空,我们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你追我赶地割稻子,特别是我哥奋力踩着打稻机,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快速地脱粒稻子。经过近半个月的奋战,双抢战役圆满完成,一块块金黄色的稻田重新被披上了绿装。

  一家人之所以起早摸黑、与时光赛跑,收割稻子,栽挿晚稻,怕就怕错过时令,即使只相差几天,也严重影响后期的收成。

  我想,只有参加过农耕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从田间一棵禾苗,到饭桌上一碗香喷喷米饭之间的辛苦付出是多么的不容易,确实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呀!

  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那年,我家和农村千家万户一样,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大家再不急着缺粮了,此后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尤其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实行惠农政策,种田给予补助。如今耕田有旋耕机,栽田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这种机械化耕作,对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人来说做梦都没有想到。

  巡游在故乡的田野上,山丘还是那座山坡,田园还是那些田野,溪流还是那条小溪,稻穗还是那样金黄,但是,已看不见起早摸黑、抢收抢种的忙碌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隆隆的机声以及父老乡亲们的“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笑声。

  农艺人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