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奥运情怀
2021-09-23 08:59:13
最初知晓“奥运会”这三个字是在1984年的夏天,那年我5岁,当时上中学的大哥一直霸占着爷爷听评书的收音机,整天抱着躺在床上听个没完。一开始父亲还以为大哥得了什么病,在再三追问下才知道他是在收听“洛杉矶奥运会”。
1988年,我家承包的十亩责任田大获丰收,加之母亲喂养的一窝小猪仔又卖了不少钱,于是父亲乐呵呵地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搬回了家,自此每天晚上我家挤满了左邻右舍来看电视的,家里甭提多热闹了。正好那一年在韩国汉城召开第24届奥运会,从电视里看着一面面五星红旗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冉冉升起,看着一位位中国奥运健儿的热泪夺眶而出。从那时候,我开始认识高敏、陈静,我开始明白什么是“更快、更高、更强”,奥运会的圣火也燃起了我对奥运会的向往。
随后,伴随着对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的期盼,我也由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一次次完成着人生的蜕变。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蓝球梦之队,那时的梦之队阵容只能用惊艳来形容: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大鸟伯德、海军上尉罗宾逊、滑翔机德雷克斯勒、大猩猩尤因、邮差马龙、坦克巴克力、蝙蝠侠皮蓬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NBA的最高水准,一支可以在谈笑间征服世界的球队,上场的每个人都是球迷们心中的上帝。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成绩基本和92年巴塞罗那持平,印象中只有李小双的全能金牌,女足女垒分别与美国队争夺冠军,以及男篮击败西班牙、阿根廷挺进前八依旧令人兴奋而难忘。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我工作后看的第一届奥运会,住单身宿舍的我特意买了一台21寸的彩电,比较全面地看完了整个奥运会直播,28枚金牌和排名第三,与俄罗斯争夺第二的过程让人兴奋。这届是中国奥运会军团奠定前三名的开始,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
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时任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说出“北京”这个名字时,我和同事们聚会的酒吧沸腾了,“我们赢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夜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憧憬着七年后结伴去北京看奥运会,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个貌似李小龙的大男孩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他向世人证明了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同样能够跑好短距离项目,从此刘翔成为了我的偶像。
就这样盼望着,盼望着,一曲尽显中国好客之道的《北京欢迎你》,带着我们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8月8日晚8点,世人瞩目、举国期盼的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帷幕。焰火璀璨,礼花绽放掀起开幕式的高潮。整场开幕式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经典。从击缶计时到舞蹈绘画,从如诗画卷到活字印刷,从飞天漫舞到千人诵读,水墨山水的意境,古琴铮铮的优雅,随着一个“和”字的辗转演变,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跃然卷上;一曲朴实稚嫩的童音《歌唱祖国》和着56个民族的声音共鸣,一首悠远绵滑的天籁之音《我和你》荡涤着60亿人的心灵,29个坚定而稳健的脚印,2008张来自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笑脸,百年的梦想在这一刻实现。博大浩瀚,美轮美奂。传统与现代相接,历史与今昔交映。风筝、白鸽、童趣,烟花、飞天、夙愿。当李宁手擎火炬奔跑于长轴画卷之上, 似那神话中嫦娥奔月般动容,在这一刻,身为一个中国人激动与自豪难以言表。
北京奥运会之后再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感叹时光易逝的同时,脑海里常常情不自禁地映现出那场无以伦比的盛宴,仿佛呐喊声还在耳边回荡。
转眼近四十年来,奥运会见证着我人生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转折。今年的这个夏天,中国奥运健儿在东京奥运会捷报频传,每一次欢呼响起,才发现,每届奥运会难忘的镜头都永留在我的人生年轮里,每每想起,都是一份份无法割舍的美丽情怀涌动于心。
姜宝凤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