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大暑的习俗

2021-07-19 08:57:50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也。”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成的。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闷热,土壤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忍。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在江南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苗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

  大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节气有些地方也有些民间风俗习惯:

  浙江台州沿海送“大暑船”活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椒江人还有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大暑节气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有的地方有烧伏香习惯。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治多种顽疾。还有一说,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作用。

  大暑节气,人们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食用对身体健康有益。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如粵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是一种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的甜品。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这天“喝暑羊肉汤”的习俗,如枣庄市不少市民就有这习惯。

  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大暑期间,台湾人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节气日本人会在社区里架起长长的竹筒,把煮好的面条放入竹筒里过水冷却,供大家品尝。据说吃过这种竹筒冷面后夏天不会中暑。(农艺人)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