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高铁回老家
2021-07-05 09:02:01
去年12月,我从芜湖经镇江坐上开通不久的连镇高铁,一路向北,“直刺”淮安。
一路上,无数个第一次在我的脑海闪过:第一次停靠沪宁城际线上的一等站——镇江站,第一次穿越多次被央视报道的网红五峰山长江大桥,第一次走马观花式地领略到高邮湖的浩渺。然而,最让我铭记的还是第一次坐上火车回淮安老家。
小的时候,我对火车的概念大多都是来自书本,印象中的火车是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象征和标志,对家乡什么时候能通上火车更是一种奢望。
依稀听说家乡要修建铁路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的是从班里同学那里听来的,有的是从大人们那里得和的。现在想来,还真是“无风不起浪”。那一年寒假,不少铁路工作人员借住在学校,展开了先期的论证和勘察工作。
后来,直到我看见铁路工作人员在学校的身影,才确认这件事已经有了“眉目”,也了解到一些相关情况,即计划修建的这条铁路叫新长铁路,北起陇海线上的江苏新沂,南至长三角的浙江长兴,是贯穿苏北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淮安境内的第一条铁路,还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
得到这样的消息,自然我的高兴早已溢于言表,内心已是满怀憧憬,只是时间是个未知数,等待总是煎熬。再后来,我当兵到了外地,对家乡修建铁路的事了解和关注都少了。
说到新长铁路的起点新沂,就不得不说我第一次坐火车。那一年,我验上了兵,接兵干部领着我们从老家乘汽车到新沂,我们就是在新沂坐的火车到徐州,再从徐州中转一路南下跨淮河、过长江,到达部队驻地。第一次坐火车的这一喜悦之情,伴着我一路前行。
1998年3月5日,在周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从新沂发出的一列火车驶达淮安站,宣告新长铁路新淮段全线通车。至此,家乡人民十年的翘首以盼终于在这一喜庆之时得以圆梦,家乡进入了火车时代。
对铁路的亲切感,除了因为时间叠加出的情感、漫长积淀中的等待和小时候心心念念地期盼之外,也因为修建后的这条铁路离我家很近,直线距离大概也就三里路,在家里就能清楚地听到火车鸣笛声;还因为我每次回老家都要与之亲密接触,必须跨越这条横在马路上的铁轨才能继续前行。有时,遇到火车通过,还要等上个七、八分钟,在此迎接它的呼啸而来,目送它的欢歌而去。
虽说家乡通上火车,铁路屋后而过,但在没有私家车之前的这么多年,我回老家的方式没有改变,无论是在黄山还是芜湖都是选择坐火车先到南京,再中转汽车回淮安。过去,如果选择全程火车,既要中转,还要绕一大圈再走回头路,自然费力耗时吃苦多。
就这样,虽然每次回老家都要跨过这熟悉的铁轨,但总是望“站”兴叹。面对越来越畅达的高铁时代,驻地也早已开通了高铁,我心想什么时候能坐上高铁回老家?
时隔半年,第一次坐高铁回老家的情形我仍然历历在目。在淮安东站,我驻足和逗留,站前广场留下了我的脚印,站台之上留下了我的身影。我细致地打量这里的每一处装饰,细心地过目这里的每一段文字,总想在这最短的时间里记住这些最能代表家乡的符号。(张建明)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