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
2021-04-20 09:30:57
中国人似乎天生就懂得美学。
然而,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并没有人论述过关于美学的话题,也没有人限制过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似乎就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美的敏感,同惊人创造力的糅合,理所当然地诞生了面目狰狞的青铜饕餮,流传至今仍被传唱的诗歌词赋,反复被排演的戏曲小说。
人们疯狂眷恋这些繁荣文明里卓越的艺术成就,每一样都能体现中国人最独到的处事经验和骨子里的大气淡然。我追溯到落后的文明,在幼童口齿间呢喃着支离破碎的词句,那里诞生了中国最古老的故事,蛰伏着未经雕饰的,最为深刻的美。
每个中国人,其实就是在神话里不知不觉完成了成长。
对于无法解释的事,人们善于使用神话给生命里的残缺画上圆满。会有人附在你耳边轻轻说,在海天交界的地方会有太阳,夸父在那里变成一片桃林;会有人握住你的手,语重心长的告诉你,生灵的创造来源于尘土和水,女娲只是给予了原始的力量;会有人望着你的眼,一起去寻月亮上有那棵永远繁密的桂树,树下有砍不断的情愫和尘缘;会有人支起下巴,遥遥指向山的另一端,东边有一片无垠的海,那里永远在上演着沧海桑田的转变。
荡漾在中国人灵魂里的美学,天性属于浪漫,将困顿的生活添上明亮的色彩,存在的希冀多出一份明媚,我们渴求永远追逐光和热,誓死追随理想;我们咽下兴奋的口沫,寻找生命存在的奥秘;我们想饮下那灵药,触及云端,飞天奔月;我们有时也执迷不悟,孜孜不倦的徘徊,孤独的往返。
这就是神话的魅力吧,令我们神往的每一帧画面,
浓墨重彩勾勒出的情节,脱离了实际而更加缥缈的美感。我们总是着迷于虚假的故事,神话也是如此,以梦境的形式,迷离的雾霭,缠绵在每个爱美中国人的灵魂里。
并不是所有神话都会有完美的结局,我惋惜夸父一生追求光和热,最终渴死在炀谷,距离他的梦想实现仅有一步之遥;我遗憾于孤独的嫦娥,在月亮上只留下一抹隐在阴影里的背影,孤寂的守着月兔和桂树;精卫还在孜孜不倦的衔来石子填海,徒劳的徘徊,孤独的旅程。这是一种缺憾,是天生的不完美,也很潇洒的,令人流泪的悲剧。
我爱这种浪漫里的现实,就像汝窑烧制出的带有泪痕和开片的瓷器,这种美天生就让人难以忘记,每一次呼吸都带有刻骨铭心的痛。在人生圆满与缺憾的交点,在生命存在和消逝的循环里,在春秋与日月的轮回中,中国人无处安放的才情和对苦涩生活的提前认知,他们编制出的这种神话,带着不甘的恨意罢,执着于对海,对天的希冀罢,都封印在灵魂里,塑成无声的故事,留下对时间的,对命运的奋起与妥协。
我们从未停止创造美,从未忘却感知,铭刻在脑海里的梦想,那些纷飞迷离,哪怕早已成为现实,即使月宫里没有嫦娥,也不曾有射落八个太阳的后羿,可这种美丽的信仰,依旧激荡在每个人的血液里。
我们没有忘记的,不会忘记的。
神话千古,传奇永恒。作者:施瑀昕 芜湖一中高三(1)班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