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滋味
2021-03-22 10:32:48
一到春光明媚春风涤荡之日,野菜转眼间就是葱茏一片。这时的野菜尤其鲜嫩,味道也是最佳。
其实,野菜就是那些喜欢生长在乡间田垄和沟渠田埂旁的青草。春天,野菜长得格外水灵而肥嫩,一棵棵野菜躲藏在青枝绿叶的杂草中,像珍珠元宝似的藏着。挖时,类似于野外寻宝,有趣而用心地寻找着,把它挖回家摘洗干净,爆炒、凉拌,或馅心,变成难得的美味,食起来非常解馋。
野菜可以一物多吃,除了炒和凉拌外,还可以烧汤,滋味极佳。有一道用野菜做的佳肴叫野菜排骨汤,是把排骨清洗干净后,放进锅里兑适量的水,煮到骨头肉烂的时候,排骨汤已呈现出温润的乳白色,这时,把整棵洗净的野菜用手撕碎,扔进沸腾的排骨汤里。此时,最佳享受的时刻即将到来。加了野菜的排骨汤会弥漫出一种清新怡人的香味,荡漾不断,沁人心脾而又勾入魂魄,喝上一大碗,唇齿留香。
野菜里可掺些肉或蛋作饺子、包子的馅心料,不仅可口还香气四溢,味道极美。有一道用野菜掺肉蒸熟的美食叫野菜小笼包子,是把肉洗干净绞成肉泥,掺和洗净沥干水后切碎的野菜、佐料等作馅心,包成野菜小笼包子,用大火蒸熟。加了野菜的小笼包子会散发着一阵阵清香味,使你垂涎欲滴,即使你食用得满腹圆滚滚的,也舍不得放筷子。
我有时在食用野菜佳肴之前,拍下照片,故弄玄虚配上说词,发个朋友圈顺带刷点存在感。丢下手机,细嚼慢咽。还正对我的味蕾,不咸不淡,清香扑鼻。更重要是有荤有素还有碳水化合物,纯绿色无污染食品,真好吃极了。
吃完了,再看看手机。哈哈,点赞一批,留言一串,各个留言里还配发着各种小表情,一一回复,深知,过去野菜在餐桌上充饥唱过主角,如今野菜不仅是点缀生活,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和乐趣。
有一种野菜叫野豌豆苗。它萌发出两到四片子叶儿时,鲜嫩清香,生吃做菜,均是美味。豌豆花蕾也可生吃,味儿不仅有青草的清香,还有一缕缕淡淡的甜味。
《诗经》里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诗句,“薇”说的就是野豌豆苗。记得童年的春天,一到星期天不去上学了,我依然会早早起床,到野外去采摘豌豆苗。踏着晶莹剔透似的珍珠般的露水,来到野外用手轻轻掐下野豌豆苗的嫩尖芽。不过,那时还没有读《诗经》,不知道《诗经》里为野豌豆苗而浅吟低唱的美丽意境。只是,那时的我在采了许多野豌豆苗之后,才知道裤腿也被露水打湿了。
我最喜欢吃清炒的野豌豆苗,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饭量增加,而不知所然。后来才知,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里写白夷和叔齐在首阳山隐居,天天吃野豌豆苗,烧汤喝,我想,他们在拒食周粟的高洁情怀中吃野豌豆苗,一定是别有一种独特情怀的。
还有一种野菜叫马兰头。我国很早就将马兰头作为蔬菜食用,《食物本草》有“生湖泽卑湿处,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状。二月生苗,汋食,可济荒”之句,说明食用已久。野生马兰头上市量仅次于荠菜,也是野生食用绿叶菜的主角。
每年春天,我趁晴好天气与好友拎着竹篾篮子,带着剪刀或小铲刀,或用手指采摘嫩茎叶头回家做菜食用。
有一次,我鼻子出血,妈妈采摘鲜嫩的马兰头,用淘米泔水清洗,捣烂取汁,和冬蜜加温内服,还真有效果。
另一种野菜叫蒲公英。一到春光明媚春风涤荡的假日,我就想到野外走走,说不定田间地头就能邂逅我喜欢的荠菜或马兰头。有天,我用目光一路搜寻野菜时,在几处不起眼的地方看见了蒲公英,有一处还长了不少很鲜嫩的芽。我怦然心动,趁机摘一些嫩头。脆嫩的蒲公英冒出白色的浆汁,想它应该跟莴笋叶相似,一定微苦。握一把鲜嫩嫩的蒲公英,轻快而迅疾地往回走,不想被人碰见,看出我的心思:中餐就是它了。
把它用自来水冲冲,手轻轻地揉一揉,待清洁了,无需动用砧板和刀,挥动剪刀对着碗里。每一剪都能听到那么轻轻地脆响,落进满满一小碗正是我需要的食用量。打入一个鸡蛋,两勺面粉,一勺藕粉,撒点细盐,滴几滴麻油,搅和搅和,成了大半碗野菜糊。倒进锅里,均匀摊开,小火慢煎。感觉差不多底下结成壳了,将它翻个身继续烤好为宜,吃起来蛮好的。
饭后我网上一搜索,就获得很多资讯: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可以吃,毫无疑问了吧。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