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里的温暖时光
2019-10-25 15:51:06
在繁昌,有这么一条街,只有短短的两百米,甚至连很多本地人都叫不上它的名字,但只要说出“老图书馆”,人们立马就会明白说的是哪儿。
云路街虽短,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小城最热闹的所在,云路街窄窄的,路边不设停车位更不存在停车场这样的附属设施,连沿街的店面都是小小的,多是些卖服饰用品、餐饮小吃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店铺,老图书馆就安静的坐落在这条街上。像是配合整条街的风格,图书馆的“门脸”也是格外简单,入口处的中式景墙不事张扬,甚至是有些低调,院子不大,略显陈旧的三层小楼,或灰或白的简单墙面,走进其间,便让人觉得很安静。
在城东新区那一片开发前,老图书馆是小城人民为数不多的文化阵地,每天前来阅读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候我家虽住在城北,但爸爸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借书、还书,小时候的我对读书的兴趣其实并不大,只想着能和爸爸一起上街溜达,去哪里都无所谓。爸爸像是看出了我的小心思,但却从来不点破,只是那时候没什么地方好转的,其他的文娱活动又要花钱,就偏爱带我去泡图书馆,久而久之,我竟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安静惬意的好去处。
有时候我坐在车前面的大杠上,有时候则坐在车后座上,路过商店,爸爸会教我一个个认识商店牌子上面的字,犹记得把“施工现场”念成“拖工现场”时老爸爽朗的大笑。稍大一点,我们会讨论今天去图书馆要借的书目,也会聊书里的故事和书里的人,有时会平静的分享一些阅读心得,有时也会激烈的抬杠。很多年过去了,去过很多的城市,见过很多或有名或让人惊叹的图书馆,但云路街7号的这个小院留给我的回忆却最是温暖,就像是孩童心底的宝藏。
老馆空间小,书多得都放不下了。2014年,图书馆搬迁了,搬到了城东新区的华阳东路上,变化的是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是更加丰富的馆藏,清一色的红木桌椅,触摸屏、点读屏、自助图书外借机、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电子设备陈列在馆内各处,不变的是管理员们一如既往的热情笑容,是365天开馆的承诺和奉献。新馆的活动也更多了,民俗活动、阅读活动、摄影展、书画展,让人看花了眼,“端午佩香囊,彩线寄平安”、“全城共读半小时”,公众号上预告一出,半个小时不到,名额就被一抢而空,每年的元宵猜灯谜更是门庭若市。
六六五岁了,我们常常在日落黄昏后骑着小电驴去图书馆,一楼的少儿馆最适合他,好看的绘本让人爱不释手,有时我轻声的给他读,有时我们只静静的看,彼此都不说话,时间不紧不慢、慢慢悠悠,让人从心底滋生出许多的温柔。得了空闲,我也爱一个人去图书馆,立在书架前,检阅着自己的“士兵”,或站着随手翻一翻,或坐下精读一番,各有妙处。如今,虽然阅读的环境变了,但在我心里,图书馆其实一直都没变,还是很多年前的老样子,来看书的人们都慢悠悠的,翻报夹的爷爷托一托老花镜,负手而立的小伙细细浏览着书架......坐进图书馆,就像与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了一般,时间仿佛都漏掉了几个节拍,只剩下文字,只剩下自己。常常有人问阅读的意义,其实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那些鲜衣怒马的时光,你在书里见过,便会从容不迫。
从云路街7号的小楼到华阳东路8号的新馆,小城的图书馆伴着我走过童年,走过青春,我想,它也将继续伴着六六一起成长,丰盈他的内心。这是一座足够好的图书馆,我要向你说一声“谢谢”,向记忆中所有温暖的时光说一声“谢谢”。李凌静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