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春未透,花枝瘦

2019-03-22 16:00:06

  冬去初春时,最能品味出春的脉脉含情。而春的婀娜多姿,最是让人怡情神飞之。

  秦湛在《卜算子·春情》中写道:“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天涯非尺楼,人在楼中否?四和袅金凫。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喜欢这首咏春小令,这是词人对情人最深的思念,春光明媚,却孤身一人,白白就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

  春水荡漾,波光潋滟,本应该和心爱的人欣赏春光之时,却勾起了无边的回忆。春依旧,人未在。春光和思念的情愫情景交融,显得清新隽永,有了春的气息,也有了无边的思念。

  春,每年如约而至,而思念的人与自己是两两相望,几多风雨几多愁。在感叹春的馈赠之时,也平添了几分惆怅。春寄托着情,情是春情感的升温。正因有了爱,春才生动起来。我们无从考究诗人是否情根深种,但从字里行间,不用考究也罢。那深切的思念,早就穿透了岁月的风尘,款款而来。

  新颖的是“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这一句,单单一个透字,和一个瘦字,就是春水的清,还有初春时节上,那欲开还未开的花苞。无不衬托着诗人心境,忧愁而心中有着企盼。春是岁月的图腾,有着属于它的光彩。

  有人说,秦湛写的“春透”“花枝瘦”是化用黄庭坚写的。“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好一个正是愁时候,想想两人的词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诠释的都是情感,与春均有着不解之缘。不由让人怜春、惜春。伊人不在,唯有春的景致稍稍给了点安慰。

  年少时,我随父母住在南方一个小镇。我们家是独门独院,父亲在小院里种上母亲最喜欢的梅花。每年乍寒还暖之时,那点点梅花便含苞待放,一缕缕清香袭人。初春,还带着寒意,而梅已经不管不顾地尽情绽放。而那枝头在风中摇曳,没有绿叶点缀,却美得触目惊心。

  母亲非常喜欢梅,说它有着遗世独立的风骨。年少时,我不知道风骨指什么。而母亲告诉我,你看那梅花,从来不知道初春的寒冷,偏偏又在枝叶没有发芽时开放,它一点怨言也没有。还有,梅花,和气候抗争,不和千姿百态的鲜花相比,只愿意独自绽放。

  后来我慢慢知道,母亲的名字带有一个梅字,父亲便全力寻找和梅相关的物件。带梅花的杯子,有梅花的茶具,或者是一把梅花梳子。而当梅花开放,父亲在外出差之时,母亲就喜欢在梅花树前凝神,这分明面对的是思念的根源啊!

  多年之后,当我读到那首春情,还看到黄庭坚的“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这才恍然,那春的情思,有了梅花的点缀,这才有了情致,思念更浓,情意更浓。春,是思念的季节。

  何小琼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