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路难到旅游乐
2018-11-30 16:10:46
四十多年前,人们要想出门行路很不方便。我还记得1957年,因慕名而报考张治中将军创办的黄麓师范,恰好家乡的一位学兄一道被录取了。学校坐落在巢湖北边西黄山之麓,故乡横山是在长江之南,虽然相距不算远,但隔江渡水的。上学时,得赶早在镇上搭汽车到芜湖市,再赶到江边上轮渡到江北裕溪口,然后乘淮南线火车到烔炀河站下车,最后还有十八里乡间田埂小路,只好挑着行李走,到达学校已是下午三四点钟了。我们俩走得很艰难,不像“梁祝”十八里相送那样欢乐,只能算是为求学十八里相伴而行。
第二年,正赶上大跃进,学校实行勤工俭学,便把原先包给农民干的去烔炀河挑米挑煤的活儿,全都交给学生干了。每班每周都有半天劳动课,专门用来作挑运工的,无论是炎天,或是寒冬,风雨无阻。眼看着来自淮北农村的同学,挑着七八十斤的担子,毫不在乎,而我这个生在江南的文弱的小书生,挑个二三十斤的担子,走得腰酸肩膀痛。有一次下雨天,田埂泥泞路滑,我挑的两个米袋滑掉到水田里,我弯下腰来用绳索重缚,弄得米袋泥乎乎的,还是没绑好,那一刻我真是哭笑不得;农村同学见此,放下担子,帮我迅速缚好米袋,并鼓励我不要急,脚步走稳。
在那个时候,别说农村的交通条件极差,大多数的乡镇也难通公路。这给人民群众出门行路带来多大的不便和阻碍。1959年是继续跃进年,学校提前开学,正月初四,我和学兄大清早就到横山车站候车。眼睁睁地从早到晚看着一辆辆的客运班车,有繁昌、南陵、泾县的,还有黄山、屯溪的,都是满载的。到了第二天,我俩还是去车站候车,等到傍晚又是一场空。到了第三天,车站鲍站长,也为我们着急,只要有班车过来,便主动上前招呼拦车,司机都说,车已满载了,无法上人。当天下午,天又下起雨来,到了傍晚,还是等不到客车,鲍站长延迟了下班,不一会儿,看见有一辆军卡车路过,站长急忙上前拦车,向司机说明情况,得到同意,我俩便上了驾驶室,顺便把我俩带到芜湖新市口,真让我们感激不尽。
1960年春上,学校组织毕业班同学去省城合肥市参观。三个班150多人步行到火车站,由于车次少,空位少,在小站上是无法接纳这么多的人,学校领导与站方磋商结果,同意让运煤车皮在卸完淮煤后返程时,顺便带上师生们去合肥。当我们争先恐后地爬上两米多高的车厢斗后,个个身上手上,甚至脸上,都沾上了煤灰,大家相视一笑,有人风趣地说,我们都成了纵身爬车的花老虎了!参观回来,学校搞了一个以“参观见闻”为主题的作文大竞赛。我被合肥的城市建设飞快发展所感动,写了一篇散文《合肥在飞》,获得一等奖。6月底,我们毕业了,巢县文教局,立即从毕业生中择优留下20名作中学教师,我被分配到巢湖南岸槐林初中任教。从家乡到学校,第一天必须在巢县城住宿一夜,才能赶上第二天清晨6点钟的机板船,到达槐林已是午后一点钟了。这段70里的水路竟用了7个小时。本来湖岸上是有一条简易公路可通行汽车,但在那个困难时期停开了。
在巢湖读书和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历尽了出门和回乡的行路难。按照现在的交通条件,从家乡到巢湖才三百里路,不算长,但在那个时候确实很不方便。由于母亲年老多病在家,无人照应,不久,我就要求回乡工作了。但我还常常思念着母校和最初工作的地方,交通状况是否改变了。后来几个巢湖籍的黄师毕业生分配到繁昌县工作,我曾经向他们打听过,直到七十年代才修了简易公路。我也多次想过,等到交通条件好一点,我一定要去看看母校。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大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各地都涌现出“若要富,先修路”的热潮。县乡公路迅速兴建和延伸。到了九十年代,省道、国道也相继出现。进入新世纪,高速公路、高铁动车开始迅速发展。就连我们县,也有了沿江高速和宁安高铁。前几年芜湖市新建的一条双向8车道的城市主干道长江南路,以及去年已竣工并通车的芜合高速和长江二桥,都直通繁昌经开区(横山镇)。亲眼看到家乡的交通状况的巨大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热爱祖国,也热爱家乡。改革开放40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四化”建设的进程。两千年时我退休了,心想,往后有时间,也有条件,可以出去多旅游,多看看祖国新建设、新面貌。公路、铁路等交通的现代化,给生产运输、商贸物流、人员外出和旅游,都带来极大方便。这些年每到春、秋二季,我都要出去旅游。比如乘高铁直抵宜昌,坐游轮,看三峡;乘飞机去北京观光,去桂林游山玩水;去苏、浙、皖等地旅游上高速更方便。今年“五一”节那天,儿子开着私家车让父母从家门口上车,几分钟后就上了二桥,沿着芜合高速直奔巢湖市,即转湖滨大道,不到两个小时,小车就驶进黄师校园。多快捷呀,过去需要折腾一整天!
梦里依稀母校园,一别五十八年前。黄师变了,变得今非昔比。除保留了三排老教室、一座老礼堂和一座老科学馆外,其余的全是新建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艺术楼。校园扩大了,办学的规模也正在扩大,新增的幼师和师专,十多层的教学楼正在兴建中。当我来到“思源堂”前的广场,一眼看见,一座3米多高白色大理石雕塑的张治中全身像,便肃然起敬,默默地行了注目礼。看着这位气度典雅庄重的儒将,他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为了祖国的统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年硕果累累,成就辉煌。从亲身经历由往日的行路难到现在的旅游乐来看,不仅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看到广大的城市和乡村的新面貌、新气象。当我旅游来到三峡,站在185米高的水库大坝顶上,放眼四望,顿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到孙中山先生早在他的《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建造三峡大坝和四座大海港,以及铁路五纵横、公路六纵横,这是百年前的中国梦想,如今已加倍地实现了。中国的铁路、公路的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尤其是高铁,质量胜过德国的西门子,技术超越日本的新干线。这真是:龙腾虎跃今胜昔,改革开放创新天!
孙以栋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