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的路
2018-11-23 15:20:32
是金秋十月。早晨,伴着路边些许桂花的余香,我手拿一个鸡蛋饼,走在上班的路上。这种卖软软的,可以夹油条火腿的鸡蛋煎饼摊在以前一直走的那条路上已经找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口感略硬的鸡蛋灌饼或杂粮煎饼,如今发现上班必经的这条路竟然有,很惊喜,心想这几天的早餐大概会一直是它。
繁昌的路好走了。虽然小时候自己是在城里上学,但家在农村。大约从三四年级开始吧,父母便不再接送让我自己回家。我是开心的。可以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上下学,一路说说笑笑。因为年龄尚小,回家的路线父母总会跟自己反复确认,告诉我有且只有一条可以通回家的路,让我牢牢将路线记在脑子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结伴而行的那一段路是水泥路,因为学校靠近县城,路面很平整,难走的往往是和同学们分别后从村口通往家的路。尤其记得村口有一节火车栅栏,一位专门看守的铁道工人常年在那儿看守,“不准走了不准走了,火车要来了”,每次叔叔这么说就意味着要等一会儿等火车开走了才能过去回家。穿过铁路不一会儿便是村里的土路了,土很厚很黄,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驶过黄土就会不经意间扬起灰尘。晴天还可,下雨更是让村里的大人小孩很是不便,力气小一些的孩子胶鞋踏在泥泞的土壤中可能都会拔不出来。后来过了几年,村里的人集资修路,在原先的土路表面铺上几层小石子,石子路修成了,下雨的苦恼从此也就少了几分。那几年的自己穿着胶鞋,套着小雨衣,在回家的路上走着,有时爷爷也以差不多的装扮到村口来迎接我,再后来,村里真的修路了,不仅我们村,其他的村先后也都修了水泥路,直接通到家。
繁昌的路变短了。2008年,也是秋天,我上初一,数学上学了点线面。家和学校就是两个点,两点之间线段距离很短,可是这段距离却是荒草泥土,那时的我不得不绕一个大半圈骑车去学校,慌慌张张,急急忙忙。什么也不羡慕,就羡慕一些家在学校周围的同学,听着铃声起床、背书包、上学,自己却不得不提前半个小时甚至更早。但是,路的问题很快又解决了,利民项目一项项接踵而来,一条条崭新的马路映在眼前,缩短了家与学校的距离,也拉近了村庄和县城的距离。现今,已是2018年,走在繁昌的路上,感觉“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往间的距离已然不算什么,去哪基本上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繁昌的路变多了。有时候,作为一名繁昌人,错综复杂的路线连在外上四年大学的自己都有些整不清楚。道路四通八达,仿佛张开的蜘蛛网一般给城里人乡下人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爸,我要去姨妈家,怎么走方便呀”,“你就走江夏那边对直走,左拐有条小路一插就到了”。相比从前较为固定的一条路线,如今的繁昌去哪都能数出三四条路可供选择。西门、东门、北门、南门仿佛蛛网四个角,中间的道路多了,行人多了,车辆也多了。
作为一名90后,伴随改革开放的时间并没有40年,或许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时间更短。从小时一场演讲开始,一篇作文开始,一道题目开始,我才会去思考会去感叹改革开放的光辉业绩,这条改革之路我的生命里也留下一道道印记。
如今的我大学毕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历经择业升学的各种选择,最终还是以一位选调生的身份回到了繁昌,我的家乡,这个生我养我,一半是山,一半是水的地方。脚下的路熟悉又陌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会跟他亲近。仍然记得那句话“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衷心祝愿自己不忘初心真的能够为自己的家乡奉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衷心祝福繁昌的道路越走越广,繁昌的建设愈加美丽。
吴善梅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