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影映辉煌
2018-09-25 08:06:42
1973年秋天,我出生于繁昌覆釜山下的五房自然村。如果说,我的童年岁月,可以凝缩成一帧小小的照片,那么,它定然是黑白的,也可以说是单调又黯淡的灰色。
呵呵!实际上,我的整个童年,根本就不曾拍过一张照片,贫寒的家境甚至不容我有丝毫的奢望。即使我的父母,那时所唯一拥有的,也仅是一张二寸的黑白照——他们的结婚照!虽然那几年,偶尔也会有一两个走村串户的照相师傅到村里来,可每每却是观者多多,而拍者寥寥——我们这些小孩子最是喜热闹、图稀奇,常常气喘吁吁地跟前跑后,还七嘴八舌、眉飞色舞地议论个不休,然而,其时耳边仍回响着老爹、老娘的声声训诫:小孩子只要往镜头前一站,魂儿就被掳走了!……
直到小学毕业时,我才拥有了平生第一张小照——那种一寸的黑白免冠照。因升学办准考证的需要,大家都拍了。那时,学校临近的小镇上连一家照相馆都没有。照相的师傅是我们的老校长专程赴三十多里外的县城请来的,拍完,人家就匆匆走了。倒是我,以及和我一样的同学们,首次面对镜头,那种渴望与欣喜,那份激动与羞涩,真是一言难尽,终身不忘。其后不久,还拍了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但那张告别小学的集体留念照,我最终却没能拥有——母亲说,要了也没啥用,何必花那个“冤枉钱”呢?……后来,我还是从同学的手中亲睹了照片中的自己——灰衣黑裤,面黄肌瘦,表情僵硬少笑意,眼中有着丝丝的倔强与迷惘……我想,自己在那时一定曾立下过誓言: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买个照相机,过过照相的瘾!……
而尤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那一年发生在我的两个女同学身上的“照相惨祸”——她们竟然不小心把相片给弄丢了!可班主任说,全镇那么多考生,那张贴有相片的准考证是考试当天唯一进出考场的“通行证”,只有补照!然而,总不能仅仅为两个同学把人家县城的照相师傅再度请来,况且,人家也不会答应。最后,她们只好借用老校长的自行车,匆匆驶上了去往县城的砂石路。不幸的是,半路上竟遭遇了车祸——坐在后座的女同学侥幸受了点轻伤,但骑车的女同学却重伤了头部,缝了十多针不说,在医院里一躺就是一个多月,最终连中考都错过了!……
我读中学后,小镇上才有了第一家照相馆。附近村里的青年人,常会约上三二知己去拍个“艺术照”——其实,也就是在摄影间的墙上挂一幅“沙滩椰林”或“都市霓虹”之类的布画而已!然而,当年却很风靡,很时髦,如果是男女相亲,这样的彩照更是不可少的“道具”。记得当年,有位亲戚替人做媒,上门给我的一个堂姐提亲。那人说男方条件如何如何好,长相如何如何俊,堂姐在一边听得笑意盈盈羞满面,差一点就立马点头表示同意了,但她一转念,又暗里让我叔(她爸)问媒人带了男青年的照片没有?谁知媒人却很尴尬,一会儿推说忘带了,一会儿又说,相片还在照相馆,没来得及取呢!堂姐闻言,立马变了脸色,一口回绝,毫无商量的余地!……
时光如白驹过隙。2018年的这个夏夜,当我回首这些往事时,心内可谓百感交集,一时忧去喜来难自抑——
这些年,与照片有关的新鲜事儿太多了。家乡的小镇上,当年唯一的照相馆早已被数家高档次的“婚纱摄影”影楼所取代!各个村里的青年,结婚办喜事儿,不仅和城里人一样,要拍那种豪华的真正的“艺术照”,把自已妆扮得跟明星似的,还会专门请人摄制录像,刻成光盘,电影一样精彩,有形有声,宜赏宜藏!仅以我家为例,先是买了一台“海鸥”相机,几年后,又换成了名牌数码相机,现在则更是添置了小型家用摄像机——真的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拍多少就拍多少,各种各样的影集就不说了,家中电脑硬盘里更是存放了难计其数的相片和音像画面,我和爱人,以及我们的父辈、祖父辈,曾经所不敢奢望的,如今都先后实现了,而我们读中学的女儿,则更是年纪小小,相片多多,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改革开放四十年,沧海桑田今胜昔。辉煌历程,照片见证——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二寸结婚照到自拍美颜照,从专门请照相师傅上门到老人孩子都能玩“抖音”……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断前行的有力见证!我坚信,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缤纷多彩,祖国母亲的明天会更加繁荣富强!
赵菊香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