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同学吃上“旅游饭”
2018-08-10 15:30:36
柯木胜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我俩虽在一个孙村镇,但不在一个村,他住在有山无田的长寺村,而我则隶属于有田无山的九连村。读中学时,我俩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1981年初中毕业,我俩中考双双失利后,他去了乡办磁墩头铁矿,我去了乡广播站。走上社会后,我俩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但一直保持联系。谁家遇到什么为难事,我们都主动站出来帮忙。印象最深的是,他经常不辞辛苦大老远挑担松毛给我家土灶助燃。
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乡村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孙村镇境内矿产资源有数十种,铁矿遍布全镇各山村,石灰石储量尤为丰富,另外还有钾、大理石和沸石等多种重要工业用矿藏。长寺村是繁昌县孙村镇采矿业的集中区。过去,当地农民在逐利机制的驱动下,不满足于糊口,开始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多种经营,自发兴起了数十个采矿队和搬运队,其中上规模的是乡办磁墩头铁矿和金石墩铁矿。成百上千的农民尝试着在计划经济的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当时在孙村广为流传这样的民谣:“小板车毛驴带,一天挣个十来块,哪有心思学大寨。”柯木胜的家坐落在长寺柯冲组,矿山就建在他们的自留山上。记忆中,运送矿石的大卡车都从他家门口经过。我每次到他家作客,站在他家院门内触目所及:除了“千疮百孔”的群山、灰濛濛的天空,就是货车驶过扬起的一路烟尘......我不禁感慨:长寺村的采矿产销两旺,却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前不久,我去长寺村采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顺道再次光临柯木胜家老屋。谁能想到,模样完全变了。往日乱采滥挖导致秃山荒岭的生态“重灾区”的容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山林间竹风阵阵,乡间的青石板小路伸向远方,原居民宿一家家错落有致,农户家家门前花卉姹紫嫣红,水田里牛背上立着白鹭……满眼都是绿色,一场视觉盛宴,给游客带来无限美的享受。尤其是原居民宿的“借光、借景、借水”的独特构思和设计,吸引大都市无数市民前来入驻休闲。
柯木胜告诉我,近年来,依靠采矿和水泥起家的孙村镇,意识到虽然企业经济效益上去了,但周边的环境也确实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着实叫人揪心和茫然。痛定思痛,果断关闭石矿,开启绿色发展之路——从卖矿石到搞旅游。他和其他村民一道,走出深山,在镇上买房居住。而将山里的老屋转租给开发商改造从事原居民宿经营,协议一签20年,每月都有收入到卡。令我叫绝的是,柯同学所在的矿山,自从关停后,全额买断浙江商人马仁山的经营权,转型进军文化旅游业。矿山原职工部分妥善安置在景区就业,不仅安抚了人心,而且实现了“无震荡”改制。柯同学被安排在验票处,月薪好几千元,上下班专车接送,中午包伙,月中有假,工作待遇和环境属于上乘。
今年端午节,我带着全家人登马仁玻璃桥,又见到了久违的柯同学。只见他穿着景区特制的夏服值勤忙碌,格外精神。面色也比开矿山时好了许多,且身体已呈发福状。我知道,这几年老同学家的日子过得好。妻子在服装厂上班,两个闺女大学毕业后分别当教师和护士。一家四口全部挣钱,年终数额相当可观。
握手道别,我望着老同学的背影,心潮涌动,由衷地祝福他和全家人。并想到:改革开放40年,我们每位国人都能从点滴变化见证辉煌历程。我的老同学柯木胜,从“卖矿石”到“卖风景”,不就是广大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吗?他佝偻着瘦削的身躯,在八百米深处阴暗潮湿的巷道, “咬山”放炮炸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所供职的景区,在入选首批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之后,正向国家五A级景区迈进,前途一片光明!
俞乃思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