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元日》说岁俗
2018-02-24 15:37:58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逢新年到来,人们会自然想起王安石的那首传诵千年的《元日》。它琅琅上口,直观形象,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欢度新年的共同的记忆。元日即元旦,与公历在称谓上同名。中国古人根据日月星辰变化的规律,创造出与公历并存的太阴历,也即人们常说的农历。元日即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为正月初一。
说起春节,其实它是个比较长的节期,这长长的节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年。年前的腊月(十二月)初八,就已进入了大年。腊月二十三,又叫小年,民间在这一天有祭灶的习俗。大年欢度的高潮,是从除夕(腊月三十)到上元夜(正月十五,元宵节)。由于公历和农历都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元旦,为有所区别,辛亥革命后把农历新年改称春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当过二十多年的地方官吏。公元1058年,他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洒洒万言,主张变法,可仁宗皇帝并没有理会。神宗时,他的变法主张才被采纳和推行,为推行新法,他两次罢相两次拜相。他系统地实行诸如兴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等新法。新法推行之初就为旧党所反对,遇到强大的阻力。他第二次罢相后就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晚年退居江宁(即南京),神宗皇帝于元丰年间封他为荆国公,世人称之为荆公。
王安石博学,于诸经皆有著作,为文主张“务为有补于世。”文笔险峭奇拔,政论简洁有力。欧阳修称他为:“翰林风月三千篇,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予争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为心声。《元日》正是他拜为宰相,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时所写,透过日常节庆的活动,用白描直观的笔法,让读者从中可以真实的感知节日欢乐喜庆的景况,而更重要的是他抒发了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以及他春风得意、志在必得的喜悦心情。变法伊始的新年,他看到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准备过年的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由古以来写春节的诗很多,像这样以“爆竹”“屠苏酒”和“桃符”入诗,且渲染出节日的热闹祥瑞景象,以寄托对新政新法新生活的美好憧憬的诗篇,还真不多见。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照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据南朝古籍记载,每年的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在门前点燃竹子,以竹节在燃烧过程中“毕毕剥剥”的声响,驱赶山鬼,顾名思义,这就是爆竹。后来,人们又用纸包裹火药,点燃发出声响,也称爆竹,或叫爆仗,再发展就是今天的鞭炮了。“爆竹声中一岁除”,说的是除夕燃放爆竹的喜庆景象,全家老少在年夜饭之前燃放爆竹,然后再济济一堂,守岁迎新,老人祈福,儿童嬉闹。至子时再燃放爆竹,是为送别旧岁,迎来新年。此情此景,至今依然。
“春风送暖入屠苏”,正月初一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可谓是万象更新,一元复始。春风和煦,暖意融融。由汉以来,但逢新年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元会,用今天的话就是团拜会。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都要朝会祝贺。唐代诗人杨巨源有诗:“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旦迎春万物知。”说的就是一年一次的新年团拜会盛况。
这一天,最具代表性的岁俗是饮屠苏酒。据南朝《荆楚岁时记》云,屠苏酒因一间名屠苏的草房而得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遣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苏辙诗曰:“年年最后饮屠酥(即屠苏酒),不觉年来七十余。”可见其酒不仅有浓郁的年味,更有防病免疫、延年益寿的功效。
初春的太阳照射千家万户,是那么的风和日丽,那么的暖入人心。这照耀“千门万户”的“曈曈日”,可不是寻常意义上的阳光,而是新法和新法施行后的新气象。变法出现了什么变化呢?这在他的诗中都有忠实的记录:“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五谷丰衍,物产精美,风调雨顺,民无饥馑之患。这“春风”这“曈曈日”惠及的可是天下苍生,每每念及,王安石十分欣慰。
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他们能吞食百鬼,为鬼怪们所惧怕。于是,民间每于新年元旦取桃木板一块,把神荼、郁垒二神画在板上,然后再悬挂于门户,用以驱鬼辟邪,这已成为新年的重要岁俗了。南朝以来,此俗就盛行。到了五代后蜀时,民间开始在桃木板上写祥瑞喜庆的联语,再后来桃木板又改成红纸,演变成今天的对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的是诗人对新法终究取代旧政的展望和自信,更在于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新生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总是要代替没落的为时代所抛弃的旧事物,这是历史的大趋势,可谓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他不仅在任上讴歌呐喊变法,就是在谪居江宁时也赋诗歌咏变法。王安石虽然罢相谪居了,可宋神宗依然于元丰年间(1078--1085)推行新法,施行改制。他闲居半山堂心系朝廷,关心变法,写了多首歌颂元丰新法的诗篇,如《歌元丰五首》《元丰行德逢》《后元丰行》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就是王安石。他写的诗中有: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世与此同。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固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歌颂元丰天子即宋神宗,歌颂元丰新法,他的用意十分明白,那就是宣传新法,促使皇帝把新法推行到底。张家康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