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儿时年味

2018-02-05 08:53:47

  进腊月,整个气氛就不一样了。怎一个“忙”字了得?闲了很久的缝纫机登台表演了,“突突”,腊月初,最忙的是它。手巧的母亲扯来新布,划裁剪,用缝纫机为一家老小赶做新衣。新年穿新衣,过年的第一件隆重事就是做一身新衣服。小孩子不记日子,犹记儿时放学回家,见母亲把缝纫机搬到阳光下擦拭,心里的快乐呼之欲出,要过年了呀!过年,大人们喜悦着忙,小孩子们忙着喜悦。

  父亲也闲不住,进进出出,风风火火,忙着赶集呀!父亲的伟大和地位,这时在我们小孩子的心里才表现出来,总能带给我们惊喜。今天是鱼,干菜,明天是鞭炮,年画,后天是果子(一种点心),苹果,大后天又是肉,又是菜的……年货就这样在一家人的欢喜声中置办好了。

  父亲若是哪天高兴,正巧我们又很听话,就会带我们一起赶集。父亲大手一挥,很慷慨地说:“头花随便挑,看中啥样的买啥样的。”我们瞪大了眼睛,不是为盼了一年的头花,而是看到了集市上那热烈恢弘的气势。好壮观,好热闹。买东西的人多,卖东西的人也多,摊位都摆到了路中间。我就势发挥,赶紧向妹妹卖弄新学到的词: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而此时父亲已无心买东西,只张开手臂护着我们。

  腊月十五过后,厨房里就忙开了。首先是蒸馒头,这是一个大工程,一般几家要好的邻居互相帮忙。烧火的柴早早预备好了,面要头天晚上发上,一大簸箩,还不够,夜里还要起来接面。第二天要忙一整天,到落黑才能蒸好。然后就开始炸丸子,炸鱼,炸鸡,炸馓子,煮肉。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放寒假了,看母亲在厨房里忙,我们都想去厨房里凑热闹。可母亲总把我们支开,只有等到可以吃的时候,才会叫我们进去。邻居们也是这样讲究,他们说小孩子说话楞噔,也就是怕小孩子说出一些不吉利的话,冲撞了神灵。哪怕是做吃食这样的事,也是如此庄重虔诚。

  腊月底的时候,忙活得差不多了。家家香喷喷的,收拾得噌亮亮的。一晃就到了年三十,大早上,父亲就把我们叫起来,要贴年画了。贴年画可少不了我们,我们是父亲的小帮手。妹妹端浆糊,我拿年画,弟弟跑来跑去,父亲贴,母亲指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三十这一天母亲也很忙,一直在厨房里忙着做菜,晚上是除夕,要准备一桌子好吃的,又要包很多饺子,过年吃。除夕是第一个让我们期待又激动的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畅谈过去和未来,父亲做总结,给我们发奖品,给我们开葡萄酒喝。桌子上是母亲做的我们爱吃的菜,边吃边喝边看着春晚,好快乐呀。

  第二个让我们期待又激动的事,便是大年初一,过年了。这一天起得更早,家乡人都称为“起五更”,其实比五更更早。早上三四点钟都起来了,一家鞭炮响,家家争相起来过年了。等母亲把我们叫醒的时候,父亲已经在厨房烧火了,锅里翻滚着。天还很黑,我们冷得哆哆嗦嗦,心里却乐得像放鞭炮。

  我们匆匆吃了饺子,迫不及待地出门了,去拜年。趁着天不亮,拜年才吉祥,天亮了,拜年的活动就结束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私心,多拜几位长辈,多收压岁钱嘛。

  初一这一天讲究还真多,水不能洒地上,厨房里不能切菜,不能扫地,不能用针,用剪刀,总之,大人们不能干活。要好好玩,好好吃。小孩子们也得到福泽,这一天不用写作业了,通常这一天也可以小小地任性一下而不会挨训挨揍。

  到了初二,各家都很热闹,路上也很热闹,客来客往,都是年下串亲戚的。这时的心里也很高兴,可高兴中却有几分不安了。年,过一天少一天啊。直到了初七八,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灯笼蜡烛,晚上挑着灯笼玩耍,才把这份不安遗忘。而一周过后的十五盛大的灯会后,这种不安又窜了过来,连母亲都说年跑远了呢。

  不过,十六开学,路过人家的门口,看到鲜艳红亮的年画,猛然喜滋滋的,想起了母亲炖的排骨汤,浓香四溢,滋味无穷,回味隽永,多像年。

  耿艳菊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