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使者 中华的骄傲
2017-09-18 08:28:11
9月1日,央视一套《2017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看完节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米斯巴教授学习和传播汉语的故事。在巴基斯坦,会说汉语的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米斯巴教授的学生。一个外国人为什么会这么热爱汉语,热心传播中国的文化?我很好奇。在主持人询问下,米斯巴教授缓缓道出了自己的初衷——为了纪念她的老师,来自中国的另一个妈妈,杨俊萱教授。
原来,北京语言大学常敬宇老师和他的夫人杨俊萱老师20多年前来到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立语言大学教授汉语,米斯巴就是他们的学生。让米斯巴感到疑惑的是,当时的巴基斯坦条件很差,为什么这两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却不远万里来到这儿教授汉语?后来,米斯巴在一年过春节时找到了答案。
那年春节,杨教授请全中文系的学生在家吃饺子,并热情地告诉他们:在中国,在一家吃饺子,代表会成为一家人。那一天,杨教授收获了许多孩子,而学生们也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妈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杨教授不幸感染了疟疾,但她忍住病痛,甚至在诊出前一天还给学生上课。全中文系的师生得知杨教授患病的消息后,纷纷前往医院献血,一上午就捐出2000多毫升。然而,纵使杨教授把血重新换过,还是没能阻止死神的脚步。
米斯巴深情地说:“她受老师传播汉语的影响,为了促进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她决心在巴基斯坦传播中国文化,奉献终生。”她的话让我潸然泪下。
杨教授生如夏花,灿烂绽放。疾病夺走了一个美好的生命,却换来了一群群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坚定了米巴斯教授在自己国家教中文的决心。因为米巴斯教授要实现“妈妈”未完成的志愿,要让“妈妈”安息。每年杨教授的祭日,伊斯兰堡国立语言大学全中文系的师生都会去献花。杨教授安息之地俨然变成一座“花墓”,
节目最后,吉克隽逸演唱了一首《千年之约》,表达了对杨教授的怀念之心和对米斯巴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杨教授虽然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在另一个世界一定过得很好,不会孤单寂寞。她以语言铺路,以文化架桥,谱写了中巴友谊篇章。
她是语言的使者,中华的骄傲。
繁昌县城关一小六二班 程可
指导教师:李卉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