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战鸟圻和赭圻城

2016-08-23 08:35:24

  芦南灵山墩,因何又叫战鸟圻呢?环宇方舆记云:“桓温城赭圻,尝惧掩袭,闻下流鸟噪,以为官军至,一时惊溃”,而退出赭圻城。

  桓温,东晋谯国龙亢(安徽怀远西)人。其父桓彝为宣州太守,岳父是晋明帝。温凭着皇亲国戚的关系,官运亨通,当附马都尉后,官阶直线上升。在他三十三岁时,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5年),升桓温为荆、司、雍、益、梁、宁六州都督,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等重职。掌握长江上游兵权。成了晋臣中权大势大的权臣。

  东晋晚期,王室衰败,王权旁落,桓温五十二岁时,已经权倾朝野,晋哀帝为了笼络他,加他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的官职,还给他“假黄钺”的待遇。

  晋王室一再对桓温加官晋爵,是慑于他的权势,并非心甘情愿。为了削减桓温兵权,在晋哀帝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七月,复加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并派专使到荆州宣桓温入朝参政。

  桓温接诏后,他知道朝廷对他是明升暗降,摘他的兵权。他深知猛虎离穴,就有陷落平阳之险。于是他向哀帝上疏,说江汉险要,梁益新平,要加强防御为理由,辞不赴朝。哀帝再次下诏催促。桓温怕孤身入朝危险,于是他率领一支军队,离开荆州(今湖北江陵),顺流而下,向建康(南京)进发。

  晋哀帝听到桓温带兵入朝,怕引虎入室,慌了手脚,忙派尚书车灌持诏阻温入朝。桓温见朝庭忽征忽阻,更加惊疑。怕入朝祸生不测,行到赭圻岭下,弃舟登岭,纵目四望,见板子矶兀立岭之西北江流之中,矶上驻一旅之师,上可以抗拒上游来兵,下可以御下游之敌。岭东南紧连高矗险峻的覆釜山,可以凭险而守。赭圻岭是一驻军佳地。于是他在赭圻岭筑城而居,观望朝庭动静。放鹰尖下有一个走马坂,传说是桓温走马的地方。

  在东晋时期,人口不多,赭圻岭到灵山墩一带,森林密布,树木苍天,是鸟的王国,是鸟群栖息繁衍之所。桓温驻军后,打破了森林的安静。且说桓温虽然筑城而居,总有猛虎离穴之感,提心吊胆,怕官军掩袭。一天晚上,驻军惊拢了林中栖鸟,群鸟飞鸣噪叫,桓温大惊,以为掩袭的官军到了,慌忙率军弃城而走,再没回赭圻城。灵山墩鸟噪惊桓温,因而民间把灵山墩叫着战鸟圻。

  桓温筑了赭圻城,住的时间不长,人走城留。赭圻城在历史上做了二百零二年的郡、县政府所在地,经长期修建,成了江南一座名城。

  赭圻城遗址,在繁昌芦南乡的赭圻岭。岭连繁昌十景的“覆釜晴岚”的覆釜山(俗叫寨山)。岭南毗连荻港的桃冲。西北靠近江边的板子矶和芦南的江沿村。江沿村是1949年解放军飞渡长江的登陆处。东晋时期,芦南乡还是长江南岸的一片芦滩。江水上涨时,舟船可以直达赭圻岭下。

  梁武帝肖衍,在天监元年(公元502年),以阳谷地(今繁昌、南陵、青阳),置南陵郡,郡治(郡政府)就在赭圻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9年),废南陵郡,置南陵县,县治仍在赭圻城。直到唐武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南陵县才迁到现在的县址。

  赭圻城前后作了二百零二年的郡县政府所在地,经过长期的修建,不仅成为江南的一座政治、军事、文化重地,也成为一座旅游胜地。历史上不少名人都到过赭圻城旅游。唐代的著名诗人王维、钱起都到了赭圻城,游览覆釜山,并留下了记游的诗篇。

  刘西霖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