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2015-04-07 08:39:05
嘈杂的KTV里,朋友点了一首《知音》在唱,“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朋友唱功很好,此曲一出,瞬间包厢安静了下来,心,就在那一刻莫名的温润起来,有一丝片段,有一些话语,似微风吹过心头,又在回望中渐行渐远。
知音,是一个温馨惬意的小词。当它被想起时,人似坐在一季明媚中,隔水听琴,山伟岸,水温婉,纵使无言,也会有默契直抵心头。这词更像瓷器般脆弱,轻易不要提起,更是要轻轻放下,否则,碎了,则是一地不可收拾的狼藉。
一时兴起,搜了搜老版的电影《知音》来看,王心刚扮演的蔡锷,身穿灰色军衣英气逼人,张瑜演的小凤仙,穿花戴朵笑语盈盈,两人一见倾心,开始了尘世里的初相逢。两人一个忧国忧民,一个侠肝义胆,为护送蔡锷出逃,上演了近代中国最后的英雄侠女的传奇。“不信美女终薄命,从来侠女出风尘”,蔡锷这样的评价,不仅是对小凤仙美貌的钦慕,更多的是对两人精神契合的感叹。蔡锷病逝后,小凤仙送给蔡锷的挽联是:“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终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愁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这是高山流水琴瑟相和,小凤仙一定很庆幸,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最知心的那个人,才有了这一腔深情,她在深深追忆中,将思念串成呢喃,去呼唤曾经的相知。晚年的小凤仙在贫困中挣扎,但是,在我看来,那段记忆,如花朵娉婷,披着相知的外衣,长在生命的梗上,抚慰着她困顿的心。
一直以为,这世界上最美的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有一种相知,不是刻意追求,却可以像流水无言,静静的,直抵岁月的深处,回首时仍有些脉脉深情。前些时候,看《归来》,别人看的是一个老年男人的催泪爱情,而我看的是导演和女主角之间的默契。这两人之间,发生过很多故事,相爱,离别,原谅而后相知。一个男人,以曾经爱人的模样去寻找女主角,在她年轻的时候拍她,二十四年后还在拍她不再年轻的容颜,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是爱了,更是超越了爱,他们不能相守,却有相知,他们心意相通,那一幕幕镜头就是一封封情书,也是他们另外一种形式的白头偕老。
相知,是一种互相懂得。因为爱过,所以珍惜,因为懂得,所以原谅。这份懂得,无需海誓山盟,纵使无言,亦是温暖,红尘深处,缱绻深情,只要你还在,我就不老,那份相知也不老。人生在世一场,绝大多数的错过也就错过了,如果跋山涉水之后,回首想,那人依旧荻花深飞处,很好。
有人说过,人的一生会有无数次的相逢,有些人,注定只是过客,是擦肩而过的风景;有些人,会留下伤口,让人在疼痛中成长;而有些人,则像一粒种子,播在心里,生根发芽,心湖微澜时,摇曳的是一份近山远水的牵挂。都说草木有本心,如果要寻一种植物表达知音这种情愫,在我看来,“勿忘我”是最适合不过了,它必定在前世开过,随风飘过经年,再相遇时,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默契,似记忆铺陈,一一浮现经年中的过往,细数光阴,有微笑在远方明媚,春意盎然,心亦馨暖。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