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春又来
2014-12-22 09:19:46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得到的阳光最少。过了冬至,太阳逐渐北移,白天渐渐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可见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直到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还有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俗话说:“冬至到,饺子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至今人们也爱在冬至这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寓意驱除寒冷之意,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我国从南宋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吃汤圆,也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可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在江南水乡,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有三侯。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蜷缩着身体。二候麇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故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冬至不过不冷”的说法。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至节气蕴含了《周易》哲学思想所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盛极而衰,在白昼渐长,阳气渐生中,最极致的寒冷正在悄悄孕育着生命的萌动,雪下春深,春天正在冬雪的孵化中生根,“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杜甫也有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梅含芳雪吐春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宋莺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