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年的味道

2014-01-20 09:02:18

  今天是腊月初八,作为一个日子来说,虽很普通,但却是一个节日。虽然这个节日在众多的传统佳节中极容易被人忽略,但其作为春节大戏的前奏却承担了很重要的任务——提醒人们,中华民族最看重的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

  腊八节的早上,我和儿子在小吃部每人点了一碗腊八粥。儿子吃得津津有味,直赞真好吃,大米、糯米、莲子、桂圆、小红枣等放在一起熬制出的粥真是香甜可口,隐隐地嚼出丝丝年味了。民谣说“一过腊八新年到”,看着儿子吃得欢快的样子,时间又一次将我的记忆之门打开,让我回到了小时候那年味十足的春节。

  也就像儿子这般大的时候,寒假过后,我就开始天天数着哪天过年,踮起脚盼着快点过年。要说过年是出大戏的话,那么第一个出场拉开序幕的就是做团子了。做团子的原料就是大米,用糯米和籼米按六四或五五比例混合浸泡、磨成米桨,经沉淀后,形成米粉,再经过人工揉搓成团子,置入早铺着一层粽叶上的蒸笼,经柴火长时间熏蒸,最终成为香喷喷的团子,当即可吃。冷却后经清水浸泡,可保很长时间,随时可水煮可油煎,即是乡下农村最富特色的美食了。过年的大幕一旦拉开,好戏便接二连三地登台表演了。熬糖稀制做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直到过年,我们每天都和这些好吃的零食打交道了,越嚼嘴越香,年味也越来越浓了。接下来,做豆腐、杀年猪、办年货,好戏连台,我们好像已经嗅到了过年的味道了。每当过年前的一天,在村里绝对算是书法高手的大哥总是加班加点为数十位乡亲写对联。有时,不重要的对联,我总要跃跃欲试。大哥一般将裁下来边边角角的红纸交给我自由发挥,于是像贴在后门上的“春回大地,福满人间”,贴在稻仓门上的“五谷丰登”,贴在牛圈门上的“六畜兴旺”,还有贴在灶头上的“福”字、贴在窗户上的“春”字等,便是我的“墨宝”了。父亲和母亲则忙着杀鸡、洗鱼,摘洗从雪地挖来的萝卜、菠菜、青菜,为第二天的年夜饭早早做准备,过年的大戏已紧锣密鼓即将“闪亮登场”。

  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我便急急地从暖和的被窝中爬起来,帮着父亲贴春联、挂中堂、糊年画,打扫室内外卫生。母亲则为我们全家每人盛了一大碗鸡汤,放上几片厚厚的锅巴算是早餐了,真香啊!如今,我们很难吃到那么正宗的本鸡了,锅巴呢,似乎更是稀罕物了。从下午的三、四点钟到后半夜,全村的鞭炮声便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了。年饭前,母亲便为我们换上新衣裤新鞋子。餐桌上全家人有说有笑,平时我们都是捧着饭碗到外面吃,极少有机会坐在桌边享受成人的待遇。母亲总是再三叮嘱我们年夜饭桌上的规矩。比如一条整鱼不能吃,寓意是年年有鱼(余);一只整鸡也是不能动筷子的,寓意是鸡(吉)祥如意。若是不小心将杯子、碗摔碎了,也绝不会招来父母的责骂,因为那寓意为碎碎(岁岁)平安。大年三十除夕夜的“重头戏”莫过于是那期待已久的压岁钱了,尽管知道第二天一大早都要上交给母亲“代管”,我们仍是兴奋不已,还和邻居的小伙伴们比谁的压岁钱更多。三十晚上,我们是不急着睡觉的,母亲在煮五香蛋、炒花生、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因为大年初一是不扫地也不到水塘里洗衣物的。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则在明亮的灯光下打玻璃弹子、下象棋,或是听大人们讲故事,开心极了。不过小时的农村,新年的爆竹声才是我们最爱听的歌谣,特别喜欢放爆竹。爆竹声中除旧岁,空气中都弥漫着年的浓郁气味和芳香......从怀想中回到现实,送儿子上学的路上,经过的菜市场、超市里,那些花花绿绿的各种年货开始摆出来了,小城到处都弥漫着一种祥和热闹的气息,年味渐渐浓了,马年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逼近了。有人说,过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年味淡了,因为吃啥穿啥玩啥,已不再只是过年时的奢侈行为了。甚至有人提出中华民族到了要“保卫春节”的时候了。我总觉得,过年不在于吃喝不在于穿戴,而是在于儿女对老人的一声声问候声中,在于父母对儿女回家团圆的期盼的眼神中。不管你富足还是清贫,不管你拥有还是失去,年的味道体现在宁愿骑摩托车赶赴千里之外渴求一餐年夜饭的奔波中,年的味道就是体现在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团圆圆地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吃的那顿饺子里。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