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文物:文明历史的足迹
2013-04-01 10:19:07
文物是宝贝,别看是一个不起眼的器物,如果要上市交易的话,可能就是价值连城。
这样价值连城的宝贝繁昌县就有,且有很多。据了解,繁昌县已面世的馆藏文物就有数千件之多,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有671件,国家一级文物有28件,为一市三县之首。人类历史的文明,在繁昌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上沉积,而今渐渐显露出本来价值,闪烁着璀璨而又神秘的光芒。
馆藏文物价值几何
馆藏文物是现代以前一切具有历史、科学、艺术、教育价值的可移动文化遗存的总称。繁昌博物馆不仅馆藏文物丰富,种类齐全,而且特色鲜明,价值昂贵。
先说一说石器吧。石器是石器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最主要生产或生活工具,有些石器在商周时期仍然广泛使用。繁昌馆藏石器相当丰富,器型多样,有石锛、石凿、石镞、石斧、石钺、石刀、石镰等,都是石器时代非常常见的种类。在这些石器当中,石镞数量最多,石锛、石凿数量也相当可观,可以反映出原始社会时期繁昌先民发达的渔猎和农耕文化。就具体器型而言,又以有段石锛、单孔石钺(斧)、双刃石镞为主要特色。
再说说陶器。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其发展一直伴随着整个人类活动历史,但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基本上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下降的。繁昌博物馆馆藏陶器也相当丰富,从时代上看以周代印纹陶和汉代生活用陶为主。从器型看有罐、坛、鼎、鬲、瓮、尊、盆、釜、盉、碗、杯、盘、壶等,主要为生活用器,而且有相当数量的是作为随葬的冥器。这些陶器大多造型简朴,但也不乏工艺较高的精品,特别是周代印纹陶器,纹饰相当丰富,一些汉代陶壶,工艺精美,不少都是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
还要说说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商周,秦汉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繁昌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为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繁昌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能一度成为南方诸侯强国的冶炼中心,因而也留下了丰富精美的青铜文物。最珍贵的莫过于1982年在横山征集的一对战国时期蚁鼻钱楚铜贝范,让学术界重新认识了先秦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78年在县城东郊汤家山出土的17件青铜器,器型包括鼎、簋、盉、盘、甗、甬钟、青铜鸟饰及牌饰,这组器物大多继承了中原商周青铜器的传统,又有着浓郁的吴国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皖南吴国青铜器的研究;1997年在赤沙新塘发现的龙柄盉、龙首流盉、绳纹耳鼎造型灵巧,具有显著的越国特色;七、八十年代先后在孙村梨山、黄浒大冲一带发现的西周、春秋时期青铜鼎、剑矛戈等兵器,在城关一带征集的削、镞、锄、锸等春秋战国时期小型工具或农具,在高安义合发现的春秋小铜铃等都非常珍贵。
瓷器更要大书特书一笔。瓷器脱胎于陶器,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它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瓷器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瓷、青瓷阶段后,至唐代达到繁荣阶段,出现“南青北白”的局面。宋代是瓷器制造业的高峰,全国南北各大窑口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元代时期彩瓷成为瓷器业的新贵,明清官窑瓷器更是精彩纷呈。
繁昌馆藏瓷器数量颇丰,按时代类型以商周原始瓷、六朝青瓷、宋代青白瓷、元代彩瓷为主。就数量而言,宋代青白瓷占绝对多数,六朝青瓷次之,原始瓷、五代瓷器、元瓷、明清瓷器较少。繁昌馆藏瓷器绝大多数为民间实用器,造型朴实,注重实用,器型有豆、盅、瓿、熏、鉢、虎子、碗、盏、碟、盘、执壶、注子、炉、盂、熏等。这些产品尽管大都出自民间窑场,但也不乏工艺上乘的精品。馆藏几件春秋原始瓷盅、尊、瓿,造型规整,釉色均匀,胎釉结合紧密,堪称原始瓷器当中的精品。在青瓷产品中,一件青瓷虎子造型生动,颇具神韵,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一件三国魂瓶和一件西晋魂瓶堆塑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重要的佛教文化信息。繁昌是青白瓷的发源地,馆藏青白瓷自然十分丰富,可谓精品众多。青白瓷达到国家三级以上的至少一百多件,其中一件荷花托盏,质地轻盈,造型精美,达到“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境界;一件凤首执壶整体造型简洁丰满,线条优美,凤首采用写实风格,刻划细致,是宋代凤首壶中的珍品,以上两件均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馆藏瓷器中还需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在新港发现的元代窖藏瓷器。该批元代瓷器共25件,以青花瓷为主,还有枢府瓷、龙泉青瓷、哥窑青瓷、蓝釉瓷。其中青花龙凤纹大罐、景德镇官窑青花龙纹高足杯、龙泉青瓷柳条纹荷叶盖罐、哥窑贯耳瓶、枢府瓷爵杯、器座、蓝釉胆瓶、三足香炉等均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其余少数几件为二级和三级。
铜镜和字画也要说一说。繁昌馆藏铜镜数量丰富,时代从战国延续至明代;造型以圆形镜为主,也有少量把手镜、葵形镜、方形镜等;1999年三山红星战国墓出土的一枚蟠螭纹镜,质地轻盈、纹饰精美,做工十分精致;几枚汉代神兽镜采用高浮雕制作手法,纹饰繁缛,达到汉镜的最高工艺水平。繁昌博物馆收藏的近现代新安派著名画家黄叶村先生的数十件书画作品,是文革时期在繁昌创作的作品,也是先生在书画技艺相当纯熟老道时的作品。其中几件山水作品“漓江晨雾”、“层林尽染”、“黄山石笋”、“蓬莱三岛”气势磅礴,功力深厚,皴擦点染,飞动苍润,是其精品之作。在今年5月份捐赠的葛召棠先生遗物及相关资料中,早年葛召棠先生自己创作的五体书法作品和蒋凤仪等省内外著名书法家的纪念题字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繁昌馆藏文物除以上主要类别,还有玉器、印章、钱币、衡器等,在玉器当中比较珍贵的有一件良渚时期的兽面纹玉琮和一件战国时期谷纹玉璧等;印章中特别珍贵的有西汉“芜湖长”墓出土的“芜湖长”陈强的官印和私印、葛召棠先生在审判战犯时用过的精致铜钮私印等;战国墓出土的陶冥币楚国郢爰、铜砝码,汉墓出土的铜权等都可属于珍贵文物。
文物遗迹真颜初露
不可移动文物是现代以前人类活动所留下的遗址、遗迹的总称,承载着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信息,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部分。经过第三次文物普查,繁昌县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5处,包括各类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广泛分布于全县各个角落,星罗棋布。时代从距今2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至近现代,源远流长。
在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类古遗址,包括聚落遗址、窑址、城址和矿冶遗址等。聚落遗址一般是指早期人类生活居住过的村落遗址,这些遗址留下了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繁昌历年发现的古聚落遗址有90多处,一般分布在一些重要的河流水系的周围,如漳河干流西岸自北向南有陈家墩、施家墩、骆家墩、从鲁墩、神墩头、周墓墩、张家坟、汪家坟、马墩头、船墩、坞垄神墩、小村神墩、磨沿墩、山门朱等遗址;泊口河南岸有磨盘墩、张村、全村宕、官塘神墩、大包子等遗址,峨溪河南岸有缪墩、马厂、鹭鸶墩、荷花墩、平顶山、油榨墩、庙儿墩等遗址;黄浒河及其支流梨山河一带有鳖墩、龙江村、仙鹤墩、阴墩、苏家昌、窑村、狮子球、螺丝墩、鸡头、团山、前村、和尚墩、圩墩、汪洋成墩、窑墩、周滩遗址等;高安河、泥埠河一带有阮墩、江屋陈、草山神墩、大神墩、矶山神墩、象山神墩、严墩遗址等;横山河一带有丁山、姚山、王村大小神墩、月堰墩、竹园墩、神山、新合大神墩、小墩村神墩遗址等;荻港新港长江沿岸有板子矶、笔架神墩、大神墩、芦南神墩、四顾墩、乌鸡墩遗址等。
这些聚落遗址时代大部分为商周时期,少数为新石器时期,更多的是下层为新石器、上层为商周时期。新石器遗址以缪墩为代表,时代和文化内涵相当于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马家浜文化,是目前皖南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晚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大多相当于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如四顾墩、龙江村、马墩头、坞垄神墩、油榨墩、官塘神墩、狮子球、和尚墩等遗址。商周遗址以阮墩、螺丝墩、前村、笔架神墩、高安大神墩、竹园墩、山门朱、从鲁墩、磨盘墩等为代表,这些遗址形状一般为台地型,面积从数千平方米到上万平方米不等,大多保存完好。特别是阮墩遗址,面积达1.2万平方米,相对高度4米,地层清晰,文化内涵丰富。该遗址三面环水,一面临陆,是江南水网地区台型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现已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昌地区的新石器、商周遗址总体文化面貌相当于宁镇地区“湖熟文化”类型,对于研究江南土著文化及吴越文化等相关课题具有重要价值。除聚落遗址之外,有些窑址、矿冶遗址、古代城址也相当重要,如位于黄浒大冲村小冲自然村的林山窑址,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是目前皖南唯一的烧制印纹陶的古窑址;位于孙村梨山下铁自然村的春秋战国时期铜、铁矿采冶遗址,面积近30000平方米,遗址上炼渣遍地皆是,冶炼时流出的铁水顺山坡而下直至梨山河,地面和河床全部是板结的铁水组成。梨山矿冶遗址规模较大,很可能是这一带的冶炼中心,对研究古代采矿、冶炼铸造相关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位于荻港杨山村方家山的汉代春谷城址,面积15000平方米,是目前我县唯一保存较好的古代城址。城址地下有大量的城砖,周围分布着大量的汉代墓葬群,对研究繁昌历史、古代城市结构意义重大。繁昌地区数量丰富的古代遗址仿佛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历史教科书,以直观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先秦时期壮观的生活场景,生动再现了繁昌先民辛勤耕作、勇于创造的历史。繁昌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丰厚的文化遗产。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65处,类别涉及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建筑及古代石刻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位于全省前列。
文物发掘亮点多多
再让我们说一说文物发掘故事吧。繁昌县进行文物抢救性发掘已有好多例,其亮点可谓成串。下面我们就说说风景最亮的两次发掘。
奇人奇缘。孙村镇农民盛宏江的发现和执着,揭开了人字洞发掘帷幕。识字不多见识不少的盛宏江在开采孙村镇癞痢山石场时多次发现一些奇怪的石头,他认定是化石。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跑县、跑省、跑北京,终于惊动了考古专家。
1998年,有关专家来人字洞进行第一次发掘,很快就确立了考古价值。随后又持续发掘了7次,每一次发掘都有重要发现,至今出土了300多件石骨制品,还原了欧亚大陆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的冰山一角。在2008年人字洞发掘10周年之际,来自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位学者和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等6个国家的13位古人类学、考古学专家达成一致意见,充分肯定了人字洞遗址发掘的意义。
人字洞遗址是一处洞穴堆积,自上而下可分为9层、3个沉积单元。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包括哺乳动物各类、龟鳖类、鸟类,共计有脊椎动物化石75种,标本10000多件。尤其是发现了动物群中还有真马的存在,十分珍贵。此外,在已出土的石骨器制品中,有10多件骨制品有加工痕迹,上面的打击点甚至极其细致的修理疤痕都清晰可见。专家推断,这些石骨器应是古人类制作的工具。在距今200万至24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我国长江流域就已经有古人类的活动了。2001年,人字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昌窑发掘在繁昌县文物发掘史上也留下了灿烂篇章。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繁昌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资助下,于2002年9月上旬至11月中旬对该县柯家冲古瓷窑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
2003年1月4日至5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黄景略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耿宝昌研究员,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吴加安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张浦生研究员等一批著名专家应邀来繁,观看了发掘工地现场,参观了此次出土的瓷器标本和历年出土的繁昌窑瓷器精品展览,对繁昌窑发掘成果以及繁昌窑的时代、性质等作了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次发掘发现了完整的龙窑窑炉、作坊遗址和原料产地,这种全面系统的发现在全国都是少见。目前发掘的龙窑应为北宋初期,但根据此次发掘出土的部分瓷器标本、遗址周围窑工墓出土的瓷器特点,繁昌窑的初始烧造年代当不晚于五代,并且很可能为南唐国宫廷生产过贡瓷,某些产品可能曾经外销。在同时代的南方古瓷窑遗址,这座龙窑窑炉保存程度的完整、坡度之陡都是非常少见的。专家们指出,此次考古发掘对于研究我国南北方瓷器的交汇融合和我国南方地区早期白瓷与青白瓷的生产、外销等一系列中国陶瓷史上的重大问题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繁昌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成果丰硕
文物保护是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繁昌县文物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成绩突出。2004年该县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
为贯彻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精神》,繁昌县文广新局根据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繁昌实际情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及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合理安排编制繁昌县“十二五”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规划。着重对繁昌窑遗址、人字洞遗址、皖南土墩墓群和县博物馆4个大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在4个大项目的基础上共安排19个子项目,主要涵盖了保护设施、技防工程、环境风貌保护、保护维修、保护规划编制、环境达标、展览提升工程、文物修复等方面内容,规划保护经费4977万元。目前,所有填报项目已在国家文物局十二五规划申报网上审核通过。
该县对文物保护工作常抓不懈。对不可移动文物及时申报保护级别,公布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碑,完善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近年来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针对性重点保护,如人字洞遗址保护大棚的建设、繁昌窑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重要文物地点或文物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聘请文物保护员进行专门看护。对迫切需要维修的古建筑类文物进行专业维修,如2006年启动的夫子庙维修工程和2008年启动的章家祠堂维修工程,共投资数十万元,按照古建类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聘请专业维修公司,将两处县保单位维修一“新”,又保持了原有的风格,现已成为繁昌县重要的旅游资源。除此之外,还先后将馆藏需要专业修复的青铜器文物送到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进行专业修复,修复后的青铜器完整如“新”,成为非常好的陈列展品。(通讯员汪发志本报记者汤昌根)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