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难忘
2012-10-29 09:28:18
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位,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且具特色的,是我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他姓赵,名叫赵光荣。赵老师个头很矮,身高可能还不到1.6米,有调皮学生暗地里称其绰号为“赵矮子”,别看他身材不高,知识却挺丰富,很有一套自己的教学特色。
赵老师教我们初中语文时,年纪将近40岁的模样,他的女儿也和我们是同班,那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据说他的学历只有高小文化,他的丰富知识完全是靠着自己刻苦自学获得的,起初他还是一位民师,经过勤奋努力,终于通过第一批“民师转正”考试,顺利成为了一名正式公办教师。
在我的记忆中,赵老师上课总是面带笑容,极富亲和力,但笑容中不乏严肃、认真和细致。我对他尊敬和敬佩的地方很多,首先是他的“三笔字”,即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一手端庄秀丽的正楷字,当时在我们整个大队乃至整个公社都通吃。他的板书清晰工整,一丝不苟,我们同学在下面做笔记也都纷纷模仿他的字体,每每下课,他的板书让我们值日的学生都不忍擦去。那时,学校和大队的宣传标语都是由赵老师书写,每逢过年,他为村民写春联总要写上好几天。我的钢笔字就是受初中语文赵老师的影响,以至读高中时,还常替高中的老师刻钢板字。
其次,赵老师的记忆力特强,凡是叫我们学生背诵的课文,他总是第一个当堂在学生的面前,微闭着双眼先背诵,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捕蛇者说》等,我们在下面对照着课文,发现他竟背得一字不差,不得不使我们在心底默默赞叹。那时,教师额外补课或辅导都是义务奉献,经常放学之后,赵老师就掇条长凳坐在教室的门口,让我们背诵课文,背一个走一个,背不出来的第二天继续。因为当时农村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学生身上,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妻子子女和自家的田地生产,可谓是一心扑于教学的良师。
赵老师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打乒乓球。酒量不大也不算小,听说四两或半斤白酒可能不在话下吧,当时也没有不准教师酒后上课的规定,因此,常常就见他下午红光满面地走进课堂,我们便知道赵老师今天又喝酒了。学校里有几个老师自办的一个小食堂,记得校园后面有一块宽敞的空地,课下有老师自己种菜,自己做饭,学校举办活动或有老师兴趣来了,轮流做庄买来8毛1一斤的老白干,或好一点的每瓶1.78元的濉溪大曲,烧几个菜就在一起开伙。喝了酒的赵老师,思维一点不乱,仿佛更能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打乒乓球是赵老师的业余强项,课下常邀我们学生与他对决,可一直没有谁能胜过他的球技。回忆起赵老师,是他教给了我很多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可惜,令人遗憾的是他尚未退休就因病去世了。赵老师,您永远是值得我们景仰和怀念的老师!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