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穿越荆棘的阳光

2012-08-27 15:43:58

  “俯仰之间,你看到了什么?俯视,一地荆棘;仰望,满眼希冀”。这句话不是哲人名言,它出自一篇名为《俯仰之间》的文章中,作者安艳莹。第一次采访她时,坐在我对面的她,平静的眸子里,流溢着融融阳光。这样的神情,与她的人生遭际很不对称。我在寻思:这种反差的背后,究竟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淬炼?

  1970年8月,安艳莹出生于黑龙江海伦县,她的家庭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爷爷、伯父和父亲都是教师,伯父、父亲都毕业于哈师大,前辈们生性善良正直、坚韧乐观,这样的血脉渊源,渗透在安艳莹的骨子里,影响着她脚下的每一步路。

  6岁的时候,同龄的孩子正在享受着梦一般的时光,小艳莹却编织起求学的梦想,她背着妈妈用毛巾做成的书包,早早地接受了知识的沐浴。这一切,仿佛预示着她今后的人生之路,风正一帆悬。然而,诗人叶芝说“凡事若要完美,都必须先撕破”。这句话,在小艳莹身上很快得到了应验。11岁时,有天她放学回家,在经过一条小火车道时,不幸被小火车轧断了一条右腿。一个正在构织的梦境,被上帝撕碎了。这是她人生的乐章中第一个休止符,这个音符,改变了乐章的整个基调,当然,没有这次变故,她的人生乐章也许只是舒缓、平展的旋律。

  小艳莹童年时特别爱吃李子,李树挂果时,她总在树下转悠,人小够不着,又不肯放弃目标,聪敏的她用幼小的身躯一下一下地撞着大树,树上的李子似乎被小姑娘的可爱感染了,竟一颗一颗地落在地上,小艳莹美美地享受着自己的成果。这种坚韧不舍的“果实”,在她受伤以后,成为至关重要的精神滋补。

  休学两年后,安艳莹又回到了学校,她知道前面的路已经满地荆棘,她更清楚穿过荆棘之路所必备的一切。在一个深冬的夜晚,她上完自习回家,半路上假肢的假脚掉了,当时街上行人寥寥,她咬着牙用一条腿蹦了一里多路才回到家。这种折磨及带来的心灵伤痛,是常人无法体验的。但是,征服的过程,让她领略到自身的能量和韧度。磨难,没有拦住她前行的步伐,反而磨砺了她斩棘披荆的意志。

  一个冬天,二楼教室的水管被冻裂了,流出的水在楼梯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同学们怕她摔倒,便冒着严寒用小斧头在每级楼梯上凿成一个个脚印,让她稳稳当当地走在上面。天寒地冻的时节,安艳莹却感到周身的热流在涌动。朦胧的泪眼中,她看见自己一路走过的地面,除了荆棘,更有无数的老师和同学们用爱为她开辟的路径。这条路径,不仅将她引向成功的彼岸,同时也把她创伤的灵魂带入圣洁、澄明的殿堂。

  高中毕业后,安艳莹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她非常珍惜难得的机遇,学习更加勤奋刻苦,另外她的演讲天赋开始崭头露角,并两次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她优美的文字,陆续出现在《演讲与口才》等主流报刊上,成为东北农大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她横溢的才华和乐观向上的姿态,赢得了师生们共同的敬重,大家对她倍加呵护了。两年后,安艳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北安市赵光职业中专学校录用。临别时,为她送行的系党委书记吴晓岚为自己引以为豪的学生,流下了欣慰和依依难舍的热泪。

  在北安任教时,安艳莹一人教4个班的财会课,早晚还要辅导自习,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站立,她的伤腿经常被假肢磨破,每走一步都痛得钻心,但她从未因此耽误过一节课。有一次早自习,当时正是冰雪覆盖的隆冬,学生们都以为安老师来不了了。清晨5点整,他们的安老师披着一身雪花准时出现在教室,那一幕,永远地刻在学生们的记忆深处。2009年5月的一天,安艳莹接到学生张成的问候电话,他当年很调皮,成绩也不好,是安老师用无私的真情打动了他,使他走上了正道,并成为事业有成的人。特别是当年那一幕,让他懂得了敬业的内涵,明白了责任的操守。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把安老师的事业推向成功。工作仅一年,她的教学经验就在全校推广交流。而她内心真正收获的,是她以前得到的爱,现在能通过自己传递给学生们,她从中又提升了精神境界,证明了生命价值。这是她在北安的日子里,令她最为动容的元素。

  1996年春天,安艳莹经过同事张玉敏介绍,认识了远在安徽繁昌的张祖来,通过书信交往,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年12月,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她顺利调到繁昌县峨山教委工作。她就要离开北安了,离开她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离开她依恋的学生,离开她难以割舍的校园和讲台,还有生她养她的父母,和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广袤土地。这时,她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时她家刚从海伦县迁入绥棱县不久,她特别思念老家和小伙伴们,有次她独自偷着跑回老家,当她趟过一条河,爬上河堤,远远看见朝思暮想的青山和成片的白桦林时,只有9岁的小艳莹,禁不住泪流满面。如今,上帝又把她推向遥远的南方,让她永远饱尝漫漫乡愁……

  安艳莹当年的受伤,改变了她人生乐章的整个基调。现在她要放弃自己的事业,远离自己的故乡,在又一个起点上,一切重新开始,这是她人生乐章中的一次重大变奏。

  后来成为安艳莹丈夫的张祖来,是繁昌县东岛村的小学教师,他的家庭极其贫困,生活环境又偏僻闭塞,物质上的巨大差异没有让安艳莹退却。直到今天,她还在努力克服着语言、饮食、气候等方面的不适,无怨无悔地承受着这一切。为了孩子上学,她在县城买了房子,每天奔波于城乡之间,夏天天气太热,假肢容易脱落,冬天会生冻疮。尽管艰难,可她从未耽误过工作。然而,对于一个重土怀乡的感性女子,对于一位离开讲台的优秀教师,她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多少个难眠之夜,她在泪光里又看到家乡一衣带水的青山,看到秋日的光线透过金色的桦树叶,落在林间柔软的草地上;她还看见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清纯真挚的眼睛,传道授业的神圣与崇高,让她不能自已。在痛苦的煎熬中,她慢慢地接受了现实:这一切永远地成为过去了!她体内固有的因子重新鼓躁起来,她把希冀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在辛苦的工作之余,她又拿起了笔,让自己的思想情怀尽情释放,《站台上的母亲》、《浓浓的乡愁》、《回家的路》……娓娓倾诉着游子缠绵的乡思;她的笔触开始溶入南国的土地,渗进她现在的同事朋友中,于是便有了《走好,老校长》、《微笑的天使》、《再谈女人的美丽》。一本正在筹划出版的文集,将忠实地记录着这几年来她的心路历程。她还在网上建立了新的“讲台”———阳光女神空间,面对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更多的人分享“阳光女神”穿过一地荆棘之后拥有的灿烂阳光!(作者徐世宝)

稿件来源:

编辑: 繁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