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牡丹绽谷雨
2012-06-27 10:45:11
谷雨的雨,是属于农田的,因为“雨生百谷”;谷雨的花,是属于牡丹的,因为“谷雨三朝看牡丹”。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有“谷雨至,春天归”的说法。然而正是在这个“谷雨送春归”的时节,牡丹却在潇潇细雨中绽放了,开得姹紫嫣红、芳香浓郁、雍容华贵,其“色可销魂,态可醉心,大可悦目”。牡丹,乃“国色天香”,于是文人雅士们不惜华词丽句尽情颂之,并赋予它丰富的人格品质和文化神韵。
牡丹与芍药是“同族”,但芍药早在《诗经》中就崭露头角,且有《芍药花颂》《芍药花赋》等作品赞美,而牡丹却芳影难觅。可是,到了唐朝,牡丹一下子就红了,“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为何如此?一切皆因唐人以胖为美,而牡丹雍容华贵,花朵硕大,正好与人们的审美观相同,于是就奠定了其显赫的地位。谷雨时节,花香飘过,唐代的文人才子们自然诗意大发,佳句连篇: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倾国倾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花润春色;白居易的“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傲然高贵;徐凝的“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娇娆妩媚……
红牡丹,热烈艳丽;白牡丹,纯洁典雅。对爱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诗人们来说,白牡丹是一个比较好的载体。唐代裴士淹在《白牡丹》中写道:“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作者为冰清玉洁的白牡丹鸣不平,对赶时髦、追流行,争观紫牡丹的长安少年,则认为其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表现。在五彩缤纷的牡丹中,盛唐诗人韦庄最钟爱白牡丹,并把它赞美到极致:“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牡丹花开,绽放的是一种美丽;而牡丹花谢,遗存的则是一种风韵。白居易在《惜牡丹花》中咏诵:“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牡丹凋谢令人惆怅,为了这最后的花红,诗人只好点起火把,在夜里作惜别地观赏,韵味悠长。
诗意牡丹绽谷雨,这份盛开在暮春中的美丽,渲染着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吉祥、富贵、兴旺。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