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偶游五华

2010-09-13 09:38:56

  身为繁昌人,对五华早已耳闻。但终究无缘相识。在2009年的一个夏日,却与友人突发奇想地去了一趟。

  逶迤的乡村道路绕过一个个躲藏在树荫里的村庄,车窗外掠过一个个朴实的村姑和泥娃。最后,车子沿着翻修一新的水库来到了五华山脚下,山脚下却是一派繁忙的工地,原是芜湖来的一个商人正在投资建设五华,准备打造一个集宗教与旅游为一体的休闲五华。

  绕开工地,沿着一条羊肠小道高一脚低一脚左一脚右一脚地跳跃向上。前日里下了一场豪雨的缘故,小道一侧被冲洗出新泥,小溪另一侧的杂树杂草被冲得东倒西歪,溪涧里仍旧有一点儿的溪水在潺潺地流淌。蹲下身子,伸出手洗一下手心里汗渍,顿感溪水清冷。

  沿着小道上得山腰,便先到达一座观音庵堂,一个上了年纪的道姑正在厨房里忙着,透过木窗极豪爽地冲我们打着招呼。道庵前一个不大不小的道场,被清扫得极其干净,道场外还有一片菜地,种着好几种新鲜的蔬菜,可见得道姑定是过着我们这些城里人极其向往的田园生活。几碟家常小菜,那份清心寡欲便如影而至;每日心随朝阳起,梦与落日沉,勿管她是春、是夏、是秋、是冬;朝阳残照脱于凡俗的感觉,岂是我们这班城里人真正能够静心品味的?那是多么的奢侈的一件事情哟。

  道场边有一棵没记住名的树,树荫下正好让我们小憩。道庵边有两口深深浅浅的水潭,水潭里还有十余条小鱼儿在游戏,那神情儿也仿效着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记》里鱼儿的动作神情,让我这个想脱俗却又脱不了俗的人看得有点痴了,醉了。

  同行由于大都已经来过的,或许是上山爬得急了有点累了,便不想再上了。我可不想像他们似的,半途而废,便一个人继续向山上古刹进发。此时的小道已都是山体裸露的青石,有的甚至于都未打凿,却被游人或香客踩踏得光滑失去了山石的棱角。冰凉的石级还有前日里山雨冲刷过的痕迹,山上树木繁茂,虬干怪离,树影婆娑,几缕阳光星星点点,碎的、整的、红的、黄的、紫的,散射于叶绿枝繁的树冠间,山风一阵阵轻薄地掠过古刹边的一片片竹冠,棵棵青竹摇曳得像刚才见得的村姑般曼妙,竹梢的淅淅沙沙,又仿佛是向你轻述这有数百年历史的禅院钟声的佛学哲理……

  上得古刹,只见古刹左右厢又新建了几座新宇,木质的菩萨还未上得金身,但菩萨前的神案上已有香客拜上了香的。院落里还有几位师傅正在忙着,那硕大的树木定是从外地运来的了。古刹正前面坐落着一座道观,这便是五华最早的古刹了。我毕恭毕敬地在道观里走了一圈子,观虽不大,堂也不深,却与其它的庙宇一样的肃穆威严,让我这样的凡人也暂时舍弃了世间的杂念,暗淡了人世的勾心斗角,这便是菩萨给俗人些许的温情吧。神台上端详的菩萨似张望、若守候,意将佛理禅宗化作在屋宇间缭绕的几缕香烟,渗透进俗人的肌体里似的,竭力地将俗世的凡人启智脱愚。

  或许,菩萨念我多年追寻苦苦,尽管凡胎俗体,仍温润徐徐,投我以端详温和的慈目;又似,轻叩低敲,默默地消隐我人世的罪孽。眼前的佛理禅宗貌似遥远,却又令人意会。佛理讲的是两情相通,断水无痕;目落心空,夕照明心;不缠不绕,不枝不蔓;任身边风生水起,只要心中有佛便心静无欲、无烦、无扰、无忧……

  骄阳当顶,五华疑幻。放眼山外,阡陌纵横,几处波光粼粼。怕得同行人等得急了,便匆匆离观而去。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