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与繁昌全境解放
2019-04-04 16:03:10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首先在繁昌打响。在渡江战役胜利暨繁昌解放70周年之际,笔者撰写此文和广大读者共同回顾繁昌的革命历史,追溯红色记忆,激励大家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渡江第一船精神”,为繁昌的建设和发展多做贡献。
一、渡江战役前繁昌江段的布防情况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反动统治已濒临绝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饮马长江,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初,国民党蒋介石一面让李宗仁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面操控军权,积极备战,作最后挣扎。而李宗仁却想划江而治,统治半壁江山,全力加强长江防御。
长江沿线,国民党除70万陆军以外,还调用130余艘军舰、300多架飞机支援作战,妄图凭借长江天险和海空军优势,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
1948年8月初,国民党暂编第二十三师奉命调繁昌整编。所属四十六旅旅部驻繁昌横山桥,10月改为二八二师,属第一○六军,原旅长张奇改称师长。
1949年2月7日,国民党二八二师师长张奇在繁昌横山桥举行起义,率驻芜湖至繁昌荻港沿江一线的国民党5000多名官兵,从繁昌沿江7个渡口北渡长江到达无为县,与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刘伯承、陈毅联名发电报慰勉。二八二师起义后,动摇了沿江国民党守军军心,挫落国民党军的士气。之后调来八十八军接替防务。
国民党八十八军司令部所在地,已拆除
八十八军军长马师恭,副军长杨宝毂。军部驻繁昌县城大东门李成美家(原县人委、生产组、计划委员会和统计局办公处)。军部入驻不久,便强令县中学把图书馆全部撤空,作为他们弹药储放仓库。所储存的弹药箱上全印有“US”字样,大小弹药木箱从地面一直堆到屋脊梁,满满一屋。
八十八军辖两个师。一四九师师部驻铜陵顺安,防守荻港以西至铜陵(含)段,东接三一三师。
三一三师师长苏维忠,副师长邹彬。师部先驻横山西桥,不久又移防古竹岭马厂村。
三一三师担任长江南岸防守区域是东起油坊嘴以东3华里之瓦窑,西至荻港以西约1华里处止。下属九三七团两个营守防黑沙州;九三八团团部驻荻港街道,一营3个连驻十里场(庆大圩)江边。二营3个连驻西峰庵(西峰村);三营3个连驻荻港铁矿公司、板子矶。九三九团驻高安、泥埠、横山桥等地。八十八军虽然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由于当时整训尚未完成,战斗力低弱,在蒋军中属于二、三等部队。八十八军的野炮营有七五炮12门,配置于油坊嘴附近8门,灯标(旧县镇西3、4里)附近4门,均对江面直接瞄准射击;另外,配属的1个平射炮连,配置于黑沙洲东北部。4月中旬,上面派来了一个设雷组,在江岸重要地区如油坊嘴及灯标附近等处埋设若干地雷。
军部在部署正面防御力量期间,前后变动多次,至1949年4月中旬才最后确定。整个工事甚为草率,工事有掩盖者甚少,据点工事才刚刚完工,还不能完全使用。而驻三山镇,沿澛港以西至瓦窑段防守的是国民党王牌军二十军一三四师的四OO团和四O一团。工事坚固,战斗力强。
二、先遣渡江侦察
为胸戴大红花的先遣侦察大队英雄壮行
渡江战役全面打响之前的4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军派出300多人的渡江先遣侦察大队,从繁昌县荻港十里场和铜陵北埂王登陆。其中左路军160多人由大队长章尘领队,晚上9:30偷渡离南岸300米处开始强攻,于9:50率先登岸,经过一夜穿插,凌晨到达狮子山并登上山顶住进清凉寺。这是整个渡江战役第一支打到江南的建制部队,也是真正的渡江战役第一船。先遣大队于4月10日在江南首先找到了繁昌县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在与繁昌县委和游击队取得联系后,留下两名侦察人员在繁昌执行侦察任务,其余全部转移至泾县隐蔽。在繁昌县地下党、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侦察人员搜集了大量的国民党江防布置、火力配置、人员调动等情报,再通过电台报告江北总前委,为渡江战役提供重要决策参考。4月18日,先遣渡江侦察大队奉命由泾县回师繁昌,20日凌晨到达繁昌南陵交界板石岭,与南繁芜游击队会合,当晚又赶到荻港沿江策应大军渡江,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渡江侦察记》,该影片不仅在繁昌拍摄,主要故事也发生在繁昌。
三、渡江战役首先突破繁昌江防
繁昌是国民党长江防线薄弱之处。八十八军不但战力低弱,战志也消沉。当时军师主官都没有到过江边,也没有颁发过守备计划;平时团、营、连长谈话,不是说新兵都不会放枪没法打仗,就是说部队士兵如流水,今天抓来一批,明天又逃走一批,连维持都感到困难,大多数都不想干;就在渡江战役发生前10天,军长马师恭见势不佳,经其再三活动,找了个借口“辞职”,口头获准辞职后,不等命令公布,即将职务交与副军长杨宝毂,自己匆匆离去,实际上是临阵脱离了指挥岗位。由于八十八军群龙无首,指挥陷于混乱,全军上下人心惶惶,对作战完全无信心。解放军渡江至繁昌作战风险和难度相对减轻。
繁昌县有较强的地下党组织、良好的群众基础。繁昌是中集团总指挥谭震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新四军的游击根据地。渡江战役前夕,繁昌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一直活跃在沿江地带。不仅积极配合渡江先遣侦察大队获取了大量军事情报,而且能为渡江战役提供战术支持。
繁昌有渡江先遣大队和游击队的接应。在渡江战斗打响之前,渡江先遣大队和繁昌游击队能赶赴江边里应外合,接应大军渡江,人民群众也能配合支持,为大军在繁昌渡江创造许多有利的条件。
繁昌又是皖南门户,是通往皖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军渡江后可直接穿插、分割、包围南逃之敌。
所以,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决定:中集团军提前一天渡江。率先于20日晚在繁昌江段开始渡江作战,首先突破驻守繁昌的国民党八十八军防线。
四、繁昌是渡江战役第一主战场
解放军渡江场面
4月20日下午6时,解放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师长张怀忠就命令七十四师榴弹炮团向江南繁昌县江岸大、小洲,团洲、营房嘴(油坊嘴)一线开炮,每门炮保证要发射炮弹100发。同时,七十三师、七十五师也相应配合开炮。随之东线解放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从裕溪、二坝、汤沟一线协同开炮,从正面牵制芜湖守军。几千门山炮、野战炮、榴弹炮齐向江南芜湖、繁昌守军阵地陆续轰击达二三小时之久,炮声隆隆如雷声,发出耀眼的火花。随后,中集团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第二十四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五军、第二十七军,分乘数千只木船,准备乘夜幕渡江。
晚20时后,以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第八十师共6个团为第一梯队突击部队,在夏湖至荻港之间率先开始渡江作战。这些渡江勇士们奋勇向前,斗志昂扬,船员们奋力划船,扬帆前进,冒着枪林弹雨向南岸奋勇驶来。同时解放军万炮齐发,以猛烈的火力超越射击,压制南岸敌人,减少突击队员的伤亡,掩护突击队员们渡江前进。船工们奋力撑篙、划桨,让突击部队尽快抢占南岸滩头阵地,个个争当百万雄师中的“渡江第一船。”
20日21时许,第二十七军第一梯队经过激烈登陆战斗,率先登陆,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军防线。这时国民党三一三师驻旧县镇(现新港镇)的前线指挥所派预备队营前往增援,企图堵塞破口,部队刚出旧县镇附近时就被击溃,嗣后退去。守卫该地区的九三九团被全部歼灭,团长孙奉燮被俘,抵抗被肃清。
守卫荻港地区的三一三师九三八团团长谢大成化装潜逃。枪声打响后,九三八团驻十里场的第一营3个连,未与解放军接火就向黄浒、顺安方向逃窜。驻荻港芦南西峰村的第二营营长丁治良和第四连连长欧阳辉、第六连连长刘伟3人趁机携带尚未发给士兵的薪饷银元偷偷地逃跑了。副营长也溜走不知去向,只剩下五连的王连长以及其他各连排长。经解放军喊话后,都缴枪投降了。
解放军在西峰村渡江成功后,为了给荻港守军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立即猛冲荻港、板子矶、铁矿公司等处,从守军侧后攻击。驻守荻港的国民党九三八团官兵也自知孤军作战,难以支持,何况退路已断,无路可走,经过双方对话,自愿放下武器向解放军缴械投降。荻港迅速被解放军占领。渡江大军共歼敌3000余人,控制了荻港、旧县等要点。
先遣渡江侦察大队的将士们20日傍晚从繁昌赶到荻港,在游击队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寨山、龙门山,拂晓前与解放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二三八团在两山之间胜利会师。先遣渡江侦察部队另一个排在袭扰大磕山西侧的国民党守敌时,与第七十九师的突击部队在旧县胜利会师。标志着渡江战役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
20日晚,渡江战役展开之前,繁昌县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组织人员配合侦察大队,带上锯子和老虎钳等工具,破坏敌军繁昌军部与各师部及南陵的电话通讯设施;并在沿江敌军驻军附近烧火堆,给江北炮兵指引目标,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1日凌晨3:45,解放军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登上繁昌的江岸(新港附近),口授一份电文:“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向总前委和党中央报告胜利的喜讯。聂凤智成为渡江战役第一位渡过长江的军首长。当邓小平接到聂凤智军长渡过长江的电报时,立即指示:“命令二十七军拂晓拿下荻港、日内占领繁昌。”当毛泽东主席得到渡江胜利的消息时,亲自动手为新华社写的电文消息,提到第一个江南地名就是“繁昌”。
20日晚在保定头棚,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七团第一批渡江的7条船刚离北岸100多米,就遭到国民党二十军一三四师一部的阻击,用重机枪向渡船扫射,7条船全部被击中沉没,船上将士全部牺牲。后续部队跟进激战,直到深夜才攻下头棚,11:30从大套沟至澛港地段强渡登岸,先后攻占双窑、汪家套、横山桥、铜山、岳山等要点,歼灭国民党军二十军的部分力量,于22日凌晨进抵三山,与右邻第二十七军会合。
三山是国民党军在芜湖西侧的一个重要据点,由此可随时侧击向纵深发展的人民解放军。原先只有国民党第二十军第一三四师的四○○团驻守。21日天明后,二十军调集部队向三山聚集。增派师直属队以及两个团增援三山。芜湖至三山的公路上,国民党部队运兵、运弹药的车辆是一辆接一辆,三山周围的山头上布满了守军,他们打算在三山利用小江作屏障和解放军决一死战。敌军重兵防守,龟缩在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工事里,凭借坚固的工事和火力,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负隅顽抗。
国民党八十八军军部、直属部队及一四九师于21日拂晓前后被迫向南陵溃逃,其残留于旧县镇的约两个连,于21日上午9时左右,由三一三师副师长邹彬率领南逃至大磕山东侧时,与解放军行军部队相遇,全部被俘。至此,八十八军全部被歼灭,惟团长以上人员大部逃脱,全军被俘了两个副师长和一个团长。一四九师副师长以下1500余人被俘。
五、繁昌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0日夜晚,人民解放大军率先突破国民党八十八军江防上岸后,对两翼仅稍作扩张,只留部分兵力歼灭当面之敌,并监视芜湖之敌外,主力部队由南陵、宣城向江苏纵深穿插。策应东集团军顺利渡江,更有利于合围南京、镇江地区南逃之敌。21日凌晨第一批先头部队即已经越过繁昌县城,继续向南追击南逃之敌。
4月21日早晨天亮之后,繁昌县城街道上已出现不平常的动荡,国民党驻军的车、马匹、士兵窜来窜去。上午9时左右,国民党驻城部队的一辆大卡车向县中学(现在四中)开来,装有30多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和5大桶汽油。有3桶放在繁昌中学大门口传达室边上,另2桶抬到弹药库(学校图书馆)的墙角边,准备将带不走的弹药、武器全部炸毁。学校教导主任黄教诚得知消息立即赶到弹药库前,一面叫几个同学坐在汽油桶边看守,一面去和卡车上士兵交涉。接着又赶到军部(大东门)。这时从西北方向传来的枪、炮声已隐约可闻,县中学门口群众也愈集愈多,国民党士兵想实施爆炸行动,又碍人多有些不敢。恰巧黄主任赶了回来,他边跑边高声地叫着:“军部的人跑光了,无人管。同学和各位父老,我们一定要请求他们不能炸弹药库。”一面又向国民党士兵请求:“城内1200多人,他们无辜,你们总不能不要人民啊!”说罢,流着眼泪,跪了下来。人们看到黄主任这样,感动之极,便有好几位老年人和在场的学生也都跪下来。有的老年人急得把士兵往外推,说:“那些当官的都跑光了,你们也赶快走罢。”就这样士兵们乘机转身,仓惶地爬上大卡车,一溜烟地开走了,县中学和城关百姓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与此同时,早上9点多钟,县国民兵团总队长汪惠泉接到县民政科长、县参议会副会长等人报告:“解放军已到神圣山。”“荻港、坝埂头等处解放军都已登岸,八十八军防线全面崩溃,政府准备随军撒往南陵。”他随即匆忙捡了3个包袱,带家属仓惶逃出南门,抄小道到了栗树嘴。此时县城已经过来一大批人群。其中有县长、县党部书记长、各机关官员、参议员、自卫团官兵、眷属、士绅及部分中学生。到了紫山岭,县长张鸣、县党部书记洪添铭、县参议长舒冀和自卫团长王亚东几人开会紧急商讨行动去向,其他100多人马在马路两旁等候。洪添铭、舒冀和王亚东认为到平铺暂避一时再回繁昌,而县长张鸣坚持要到南陵与八十八军军部和南陵县政府一起行动,最后按县长决定大家继续向南陵前行,一些带眷属的行动缓慢,直至傍晚才到麻桥吃晚饭借宿。22日早上再继续向南陵溃逃……
而21日下午,解放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六团已占领了繁昌县城。繁昌县成为渡江战役最早解放的县城之一。此时繁昌的三山、澛港一带仍然被国民党军所占领。
22日上午,在二十五军副军长詹化雨的具体指挥下,及时调整部署,重新拟就攻打三山的方案。第二十五军的第二一八、二一九两个团,在军、师组织的重炮群集射的配合下,先后两次发起强攻,给敌以沉重打击,正当解放军各部在疾速运动,对三山发起最后攻击时,守敌慑于整个长江防线的全面崩溃和大军压境的形势,于中午12时丢弃三山的防守,向澛港方向仓皇溃逃。解放军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迅速攻占了三山敌军据点,并继续向澛港、芜湖方向推进。至此,繁昌全境解放。
4月22日下午,中共繁昌县委代理书记王佐(阮志中),县委委员、繁昌行政办事处主任,皖南沿江支队南繁芜总队队长杨鹏(王安葆),县委委员罗义率领干部和武装人员七八十人,从八分村进入繁昌县城。入城后,立即接管国民党繁昌县政府,张贴“安民告示”。同时成立一支二三百人的县大队,由杨鹏兼任大队长,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负责人之一、第三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到达繁昌县城。谭震林在繁期间(25日至27日)主持召开新成立的中共繁昌县委第一次会议,布置当前工作任务。繁昌从此开始跨入历史新时代。伍先华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