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古寺·古树·古铜冶

2017-02-20 08:29:25

  清道光年《繁昌县志》中记载的“铜山寺”:一在县东二十里铜山上,一在县东南三十里的桃冲铺铜山下,寺有石塔,涌珠泉有记,今废。对照古今地名、考证方位,即可看出,前者的铜山寺是在县北横山镇内,后者是在县东北的浮山与新淮两乡交界处。查看志中的一则附记,有概述全县山形地貌的文字:“繁邑诸山之形,雄峻奇崛。”“惟是铜山,峨峨碧踞,巉巉青壁”,“左翼龙骧,古磐虎踞”,“北截长江,如浴银海,洵足以壮吴楚之地势也。”从对实地考察来看,这是对全县山川概况和横山镇境内的铜山山形地势的绝妙评赞。

  从芜湖乘车到繁昌,沿省道S321前行25公里便进入横山路段,从车窗向东望去,就会看见有一座形似南京紫金山的山岭巍然屹立,这就是横山镇的铜山。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只因史书缺少记载而鲜为人知。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有一个家住铜山查村的同学在镇上读高小,假日里常邀我去那山玩,才知道铜山旁还有一座小山,当地人称之为小铜山。大、小铜山之间有一条古驿道,两旁建有铜山大寺和小寺。铜山寺系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始建。寺门前道场上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树干粗壮而高大,树荫遮天蔽日。当时我们四个少年牵手围树干还合抱不上。大树下方有两口深不可测的泉水井。1956年有地质勘探队来铜山勘探铜、铁等金属矿资源,工人们都住在古寺里。1958年大办钢铁,铜山寺被拆,可万万想不到在那个大跃进的年月,县城里要盖大戏院,当时又缺少木材,竟然把这棵千年难得的古银杏树也砍了,真是愚蠢之极!1989年我去江西庐山旅游,看到“三宝树”,其中有一棵古银杏,挂牌标注树龄已有一千余年。观其树还没有我早年见过的铜山古银杏之粗壮。不由我又为故乡的千年古树被滥伐而感到深深的痛惜。所幸的是浮山境内的铜山寺,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其古寺庙、古银杏及涌珠泉尚存。我曾两次去过那里,见那银杏树标注树龄也是一千年,其底部树干很粗壮,到了中部便分为三叉向上,不像当年横山的铜山寺前的古银杏主干一律向上,粗壮而挺拔,如高压电线的铁塔一般。

  能够引起人们对铜山历史文化的认识的,则是1982年一天,当时在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的陈衍麟同志来到横山供销社废品收购站,他在仓库里翻捡出两块锈迹斑斑的铁块,经过仔细辨认,竟是楚铜贝范。当时他惊喜得几乎叫唤起来;但职业的责任感没让他这样表露,他立即去县政府开来证明,带走那两块贝范。

  经过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初步鉴定出这是极其珍贵的楚铜贝范。虽是两件,但形制相似,呈长方形,一端有半圆形浇铸造口,范形阴刻贝型4行,每行16个,下有凸点。这铜贝范是用来浇涛铜贝的模板。

  楚铜贝俗称蚁鼻钱,传世和出土较广;但铜贝范出土很少,绝大多数残破不全。经省和国家考古专家的鉴别,在繁昌出土这一组铜贝范,从模范和完整程度来看,在国内实属罕见。横山镇铜山的古采铜坑的遗址,经省博物馆馆长胡悦谦先生三次实地调查考察,确认尚存一口,坑口呈圆形,直径80厘米,坑道呈横式,残长8米,内壁左侧有等距离壁龛4个,是放照明灯用的。在坑口附近采集到一把大铁锤,重18斤,经鉴定此锤与湖北大冶铜绿山旧中国采铜遗址出土的铁锤相同,有印纹陶为佐证。故此处被认定为战国时代的古采铜和冶铜铸币遗址之一。再从广德誓节渡出土的大量的楚铜贝来看,也证明了当时皖东南地区楚铜贝(币)的冶铸业相当发达。

  繁昌的楚铜贝范的发现及有关问题的考证意义深远,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我国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特别是楚国的货币发展和演变情况,以及楚文化东渐等问题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也从一个侧面纠正了过去认为江南在古代是个蛮夷之地、文化落后的史学偏见。这两块楚铜贝范已正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由繁昌县博物馆收藏。曾两次奉调进京参加国家博物馆对外展出,其中一次是远赴英国皇家博物馆展览。

  孙以栋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