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马回头”与春秋文物
2016-11-28 08:38:19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在繁昌初中读书,每次回家走在公路上,总能看见县城东北郊有一座古朴葱茏的小山丘,上面有几座气势不凡的古墓。当时曾听母亲说过那地方叫“烈马回头”,我还好奇地问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于是母亲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天夜里,一行十八彪形大汉骑马来到繁昌东门外的小山头,趁着朦胧的月色,干起盗窃古墓的勾当,正要装运文物启程时,那十八匹刚健烈性的马,陡然一齐嘶叫起来,任凭壮汉怎么抽鞭,就是不肯迈步,而且烈马个个回头望着古墓,嘶叫声越来越可怕,盗墓的汉子们忽然猛悟过来,烈马是在警告他们不该盗窃文物珍宝。于是他们立即把文物一件件放入墓穴,掩土复盖,然后都骑上马,向北而去,越过脊岭,路经横山古镇东郊,见一座山上有一座名叫“神圣古刹”的寺庙,便决定上山进庙借宿一夜。大概是神灵的教化,这十八个汉子便决心从此洗手不干偷盗抢劫之事,要好好修行,立地成佛。后来他们真的就成了“十八罗汉”大佛。从此,人们就把繁昌东门外的小山头称作“烈马回头”。记得小时候我去神山古寺,在大殿里还真的见到十八尊罗汉的佛像。
这个东门外的小山头,是过去县城里大户汤家的祖坟山,人称汤家山。如今城区早已扩大到郊外,汤家山周边楼房林立,人们难以看到它原来的面貌了,“烈马回头”的掌故更很少有人知道了。我曾经拜访过两位已退休的文化老人,他们搞过多年的群众文化和文物考古的工作,从而让我了解到“烈马回头”的有关掌故,和汤家山的古墓葬及其春秋文物出土的情况。于是我又听到了另一个故事,说是:清朝光绪年间,繁昌城里大财主汤济,为做好事,捐资修南门石拱桥。按照历来的迷信做法,桥上梁时定要一对童男童女站在桥下,以摄取其灵魂做支柱,桥才牢固。民间传说祭桥人失去魂灵不久必死。汤济不失为开明绅士,认为这种做法太残忍,于是他决定亲自骑马去替童男童女顶梁。据说,汤济在骑马祭桥时,烈马突然向北一回头,嘶叫一声,似乎回望汤家山告慰先祖之灵,祭桥成功了,但烈马随即倒下,而人却安在。后亲人们就把汤家山叫做“烈马回头”。听过两种版本的民间传说,觉得都有道理。前者故事,富有民间的“英雄传奇”色彩,也包含着“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的教育寓意,后者故事,重在称赞行义举的人和事。
1978年6月,汤家山边上的一潘姓农民在山上挖土时,偶然发现13件青铜器。经省、县文物考古部门的调查研究,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贵族的墓葬物。1982年县文物干部又在该墓址清理出4件车马铜饰和陶瓷残片。至此这批出土文物计有青铜圆鼎4件、方鼎2件,甗、盉、盘、簋,各1件,车马装饰品4件,共17件。经国家考古部门鉴定其中鼎、甗、盉、簋等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和鉴别,汤家山这批青铜器的出土在江南属首次发现。其中盘与湖北、山东、江苏等省博馆的藏品相似。盉与安徽六安出土的三足鼎相似。这批青铜器极为珍贵,在造型和装饰上具有典型的江南吴越文化特色,它们大都以蛇的造型作为图腾装饰。这是因为当时长江以南的远祖土著部族属于南蛮族系,江南山野出大蛇、毒蛇,古称为虺。根据《越绝文》、《吴越春秋》等史书记载,在古老的越族之中就有一支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在西周至春秋初期,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的当涂、芜湖、繁昌曾经有过古老的越章国。而繁昌出土的盉与盘以蛇的造型和装饰正好与此相应。
在青铜时代,江南文化虽然受中原文化影响,但这组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却有异于中原文化。其中盉和盘的造型都以虺龙图案而设计的。盉盖以一条蛇盘起来的,蛇头昂起,双角后翘,二目直视,栩栩如生。盘的造型也是一条蛇盘踞于中,两侧夔龙纹相衬,有安祥肃穆之感。无论从总体来看或是局部来看,这组青铜器制作精美,造型生动别致,装饰古朴典雅,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它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的结晶。它与中原同时期文物相比,独具江南地方特色,是江南远祖土著民族文化的代表,它体现了当时江南的文化科技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
孙以栋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